一张床板,一个小木柜,一台电视机,20把木椅,这几乎就是她一家将要带往安置地的全部家当。
争议与解决
村民的普遍心态是多争取一点补偿,在测量、登记时发生争议在所难免。线上与线下补偿争议得到解决,亦是移民得以推进的重要方面。
怀家沟村1组45户村民的移民事宜,由丹江口市国土局和编办5名工作人员包片。
移民干部张光荣说,三峡移民平均每户要跑100趟,他们这里,一户要跑50趟。算下来,平均一天要步行60公里。
进驻怀家沟村后,他们首要的任务是与搬迁户签订建房合同。在安置地,搬迁户需要自助建房,同时,抓阄选房。
在张光荣看来,62岁的江成华算是好说话的,属于“识大体、顾大局”的村民。2009年6月18日,江成华签订了建房合同。紧接着,张光荣等人开始测量江家171米线下线上(注:蓄水线为170米,测量时抛出一米风浪线,但房产量到172米)的资源实物,并一一进行登记。
这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作。张介绍说,所有的实物指标都要进行核对,要看具体的东西,要一一登记和测量。
比如,橘园及橘树的数目,橘树又分大中幼三类、分为挂果和未挂果两种;房屋分正房、偏房、杂房,又分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林木分为成材林、未成材林;其余,电视、电话、电视接收器、猪圈、灶台、粪池、坟墓等等。
“村民的普遍心态是多争取一点补偿,在测量、登记时发生争议在所难免。”移民干部邱元生介绍说,线上资源如何补偿一度成为移民工作的最大问题。
邱元生是丹江口市2009年展开试点移民时驻村的市法院法官。去年12月8日,他送走了第一批移民。
“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邱介绍说,比如,有的村民十几亩橘园,线上线下皆有,移民后,线上资源无法带走,他们要求获得补偿。但当时,国家只对线下资源的补偿问题予以明确,而对线上资源没有说法。
2009年8月,湖北省出台新政,线上与线下补偿标准一样,线下资源由国家出资,线上资源补偿则由本地市镇两级政府负担。
对于库区任何一个县市来说,线上的补偿都是一笔庞大的资金,只能依靠贷款解决。据估计,整个丹江口市贷款6个亿还不够。
另一方面,因为安置地建房进度太慢,又滋生了新的问题。
张光荣等移民干部所要面临的问题是,多数村民因少收了一季庄稼而讨要生活补助和误工费。
“这是当前移民工作的最大难题,”张光荣说,“拖这么久,现在基本上是围绕这个焦点。”
时间与耐力的考验
移民工作的推进,与移民干部的人性化温情化的点滴渗透分不开。这是另一个“移民”大部队,也是一个易被忽略的群体。
2009年5月中旬,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向外界公布,中线通水时间从原定的2010年推迟到2014年。其中,“移民及土地征迁工作需进一步落实”成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需移民搬迁33万人,这是中国近年继三峡移民之后又一个大规模的移民工程。
移民的进度快慢,甚至可以左右北京市民何时喝上一口丹江口水库的清水。面对巨大的移民压力,地方政府均把移民当作“天字号”工程,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压力层层转加,驻扎农村的移民干部负重前行。
2009年,丹江口市均县、六里坪、习家店三镇被湖北省列为移民试点乡镇,开展移民试点工作。丹江口市出动全市120个单位,每个单位抽调3名干部,进驻村庄,全职搞移民工作。
自去年4月7日入驻怀家沟村1组以来,行走在山间坑洼不平的田间小路,挨家挨户做工作,是张光荣等移民干部日常生活的常态。
2009年3月30日,丹江口市启动了规模更大的“千队进村,万人入户”的移民工程,达到一名移民干部包三户的标准。
这是另一个“移民”大部队,同时也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一位移民干部对记者说,大家关注移民的艰难推进,却很少关注扎在农村推进移民工作的移民干部,以及他们身上所背负的压力,“事实上,我们如果没在预定时间说服移民搬迁,平时工作再好,也是白搭”。
邱元生是丹江口市2009年展开试点移民时驻村的市法院法官。去年12月8日,他送走了第一批移民。邱曾经是法院的一位庭长,也曾调解过一些矛盾复杂的案件,但是,他一开始也不顺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04-08/47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