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33万人开始移民


  3月31日下午,均县镇莲花村的移民抵达邓林农场的新家后放起了鞭炮。

  “舍小家,顾大家。”江成华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语气中掺杂了一份难以名状的情绪。

  3月25日,他刚刚签订了一份关于移民搬迁的合同。几天之后,他就要离开故乡,举家迁至湖北宜城邓林农场。

  作为丹江口库区的一名普通百姓,江成华只是33万移民中的一位。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之后,命运的指针将他们的人生指向了另一地方。

  移民一直被视为政治中的“政治”,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的进度快慢,甚至可以左右北京市民何时喝上一口丹江口水库的清水。

  尽管过程艰难,但毕竟已经开始。这一方面取决于移民政策的人性化,一方面取决于移民群体服从于大局的思想意识。

  丹江口库区,半个世纪,两次大迁徙,不一样的历程,折射中国移民由粗放到细化、由野蛮到文明的进化路径。

  文/本报记者周喜丰 傅天明 湖北丹江口报道

  图/记者赵尚渝

  统筹常乐

  怀家沟村的一个下午

  江成华终于签了4份移民合同。这个下午,记者见证了怀家沟村的若干细节。

  3月25日下午1点,张光荣、曾国平、郭勇、赵奎4位移民干部来到江成华的家中。每个人手里提着几个纸袋子,装满了资料、合同。

  这天,村民江成华终于提笔在合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同意搬迁。合同共有4份,分别关于外迁安置、线上资源补偿和土地解除、安置销号。签了合同,意味着江成华在怀家沟村赖以生存的所有资源,包括户口,都没有了。

  4份合同中,外迁安置和线上资源合同属于给江成华的补偿。其中,外迁安置补偿合同显示,江成华将获得移民补偿资金74053.76元,江成华一家应在3月31日拆除旧房外迁安置,同时可获得每人2000元的现金奖励。江成华有11.22亩线上挂果橘园,按6212元/亩的标准,获补偿69698.64元。

  这并不意味着江成华就可以拿到这么多现金。因为,在安置地湖北宜城邓林农场二分场,江成华建了一栋两层楼的房屋,每层楼房88.47平米。根据政策,国家对房屋补偿费用不足人均24平米砖混房屋补偿标准的移民户进行差额补助,江成华可获建房困难补助5477.67元,其余超出的面积部分需要他自己掏钱。

  172米线,就在江成华房屋后面的山坡上。这是丹江口大坝加高之后的蓄水高度。怀家沟村是丹江口市均县镇库区边的一个村庄,全村共1300余人,因为南水北调,需要搬迁194户812人。

  走进怀家沟村,颇费了一番脚力。道路坑洼不平,记者所乘坐的四轮驱动越野车最后不得不中途停车,大家都下车步行。年久失修的道路和沿途摇摇欲塌的土砖房屋,表明了怀家沟村的特征:这是丹江口库区典型的移民村庄。

  事实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长江委就派人在库区测量水位,划下172线,随后下达停建令。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近二十年来,“移民”两字悬在库区百姓头顶。

  江成华的房屋外面糊着泥巴,家里也没什么值钱的物品,显得非常破旧。而近邻杨云中的家更不乐观:一面墙向前突出,几根大树形成支架,顶着它,树干中部再吊上数块篮球大小的石头,以此来延续房子的寿命,爬满四周的裂缝,可以伸进拳头。

  “迟早要搬走,几十年都没有修过,”杨中云解释说:“这套房子年龄超过了我的婚龄,现在,我最大的女儿都满25岁了。”

  村里的小学教室依旧还在,只是人去楼空,孩子们都搬到了镇上,现在,只有几户房屋更为糟糕的住户,在教室安家。

  这个下午,怀家沟村即将搬迁的村民正在忙碌。70岁的罗金才正在做一张床板。60岁的江春林也在家整理行装,忙了一整天,大量的木板被捆扎起来,“要带过去烧”。

  41岁的江正芬在晒着太阳,织着衣物。门前摆放一堆木椅,散发着一股桐油气味。江说,因为要迁入的邓林农场位于平原地带,木材比较贵,爱人李来平特地打了20把木椅,准备带往新家。

  “你看,有个啥子嘛?”江正芬向记者指着自己的家,她称它为“棚棚”。早在五六年前,江正芬家的土砖屋就倒了,只剩下一面墙,两边用树干顶着。江家没房住了,才在旁边盖了这个不过十来平米的小“棚棚”当卧室。里面非常简陋,唯一值点钱的东西是一台电视机,还是1992年买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树干 土地 莲花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