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在《大气候》中是警示这一点,这样发展下去有可能就是菲律宾第二。我们应该从这中间得到一些反思,重新调整发展方向,一定要避免菲律宾第二。
中国的农业政策落后于实际发展需求
李昌平的新书《大气候》,是一本寻找中国农民出路的书。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他认为要经历四个阶段,不同阶段一定要有相应的政策。但中国目前的情况却是,发展阶段与农业政策不配套。农业发展加入了第二、第三、甚至第四阶段了,但政策依然是第一阶段的。也就是说,农业政策严重的落伍了。农业增产,农民不增收的困局,急需要调整农业政策。
记者:您曾经说要写了一本《寻找中国农民的出路》,有没有想过写一本中国农业的出路?您认为中国农业的出路在哪里?或者说中国农业应该往何方去?
李昌平:我最近出版的《大气候》算是《寻找中国农民的出路》,中国的农民有出路,中国的农业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另外,农业发展有四个不同阶段,必须遵循农业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发展农业。
一般而言,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展一般都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农产品短缺阶段,最大的特点是增产就增收。这个阶段的农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是 “追求产量增长效益”。农业政策要点是“技术(增产为主的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基础设施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符合这个阶段的发展要求的。
第二个阶段是大宗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增产1%,价格可能下降2-5%,增产往往不增收是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这个阶段的农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是 “追求价格增长收益”——确保增产不减收,减产也不减收。农业政策要点是“技术(优质为主的技术)密集+组织(农民合作)密集+资金密集+品牌密集”。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模式,还有日韩台的综合农协模式是符合这个阶段的发展要求的。
第三阶段是农业高度发达阶段,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绝对过剩。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是高度竞争。农业发展目标是 “追求市场份额增长效益”——稳定占有某种农产品一定量的市场份额,获得绝对的市场定价权,长久占有市场份额收益。比如美国农业集团长久占有中国大豆市场份额收益。农业政策要点是“技术(垄断性)密集+组织(农民合作社+出口龙头企业)密集+资本密集+品牌密集+政府产业政策扶持(补贴出口)”。
在农业发展的第三阶段,发达国家补贴本国超强农业集团抢占发展中国家某些重要农产品市场份额 (获得一定的定价权)的“自由贸易”,将是发达国家在WTO谈判中始终追求的重点目标之一。如果发展中国家不明白这个道理,棉花、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如果被发达国家占有较大份额——操纵市场价格,将严重危机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甚至政权安全。农民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组织主内——农业集约化经营,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主外——拓展海外市场份额,政府扶持下的“内外联合”发展模式比较适合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是农业异化阶段,一些地方,农业会工业化;另一些地方,农业会服务业化。
记者:现在中国的农业主要是处在哪个阶段?
李昌平:我们的农业实际情况早就进入第二个阶段了,可是我们农业政策还处于第一个阶段,还追求产量,增产不增收。
第二个阶段农业政策的关键之关键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合作经济、集体经济,或学台湾、韩国、日本的综合农协。台湾进入第二个阶段只用了6年时间,他第一个阶段也是6年就完成了。但我们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还没有完成,就是因为我们的农业政策是错误的,我们没有追究价格收益。因为追究价格收益才能有定价权和附加值,而定价权和附加值的获得,实际上就是要让农民组织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11-10/4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