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屡禁不绝 广州黑市又现新型“瘦肉精”


  ■记者以猪场业务员的身份,用养猪业务行话、梅州话,经过一番电话交流,广州惠华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业务员终于答应交易,但后因对记者有所怀疑而使交易落空。

  ■第二次,另一名记者又和该公司的另一名业务员联系上,在他们回拨办公电话确认是“猪场业务员”身份后,终于开始正式交易。交易在该公司的保安室进行,一名女出纳收钱,一名男经理送了货。

  ■货在箱子里,但箱子上并没有表明是新型“瘦肉精”莱克多巴胺,而是写了“多维B(订做),批号081001”的伪装字样。

  4月22日,记者把一箱含“白粉”的神秘物件举报给了广东省畜牧兽医局。

  箱重10公斤,内装猪用的饲料预混剂,是花600元从广州惠华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惠华公司)业务员手上购得。

  被养殖业称为“白粉”的这种东西其实是“瘦肉精”的一种,学名莱克多巴胺,猪吃了后能产生更多瘦肉,在2002年已被我国农业部明文禁用。随后“两高”出台司法解释,称经营、销售、使用该类违禁品可构成刑事犯罪。

  南方周末记者以猪场业务员的身份,通过电话谈判,就从惠华公司购得这种违禁添加剂。惠华公司业务员还称,以前他们还把它卖给华南某超大型养殖企业,后来该企业不用了,就自己卖了。

  此时距广州瘦肉精事件两个月,九部委正在拉网式清查瘦肉精。

  染上“白粉”的惠华公司,是业内知名的高校企业,由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南农大)与香港惠农行农业有限公司合办,华南农大负责经营管理。“这是一个行业潜规则。”养殖业内多名专家和从业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他们称,与被公众熟知的“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为养殖散户使用不同,莱克多巴胺主要被某些规模化养殖场使用,从规范化的饲料企业和动物保健品公司获取,并且常在专家的指导下逃避检测。所以,这种违禁添加剂更有隐蔽性。

  农业部退休专家李美同教授指出,在养殖端出现的莱克多巴胺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境外走私,二是我国境内化工厂非法合成,并且后者可能性最大。

  化工厂的合成技术从何而来?“这是农业部做得最漂亮的事”2002年,莱克多巴胺被农业部列入《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莱克多巴胺并非人药,它是由美国着名制药公司礼来公司1984年发明,美国FDA在1999年12月22日批准,允许作为饲料添加剂。但限制极多,对用量和操作程序有严格规定,例如每吨饲料中超过18克即为非法。

  与盐酸克伦特罗能从医药系统获得不同,在礼来公司未获得生产许可前,没有人有途径获取。

  不过,这难不住浙江农大饲料研究所所长许梓荣。上世纪90年代初,他向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作了相关介绍,说这是提高生猪瘦肉率的一种有效的“营养配方”,成都化学所遂向中科院提出立项申请获批,并成为科技部农村发展中心的重点研究课题。

  这个项目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莱克多巴胺合成实验,由成都化学所负责,研究室主任宓爱巧统筹,课题组长陈代谟,成员有蒋耀忠和王玉良。另一部分是饲养实验,交由许梓荣负责,即将实验合成出的莱克多巴胺给猪吃,观察其对瘦肉率的影响。

  礼来公司在向美国FDA申请前,1987年就先申请了专利。因此,成都化学所可以查到礼来公司合成莱克多巴胺的详细资料,目的就是将合成成本降低,为将来的市场化做准备。那时,礼来公司的成本约为250万元/吨。

  五六年后,成都化学所成功合成莱克多巴胺。许梓荣向成都化学所提交饲养报告,认为可以推广,无副作用。时隔十多年后,许梓荣向南方周末记者称,他们当时其实发现一些副作用,比如猪吃了莱克多巴胺后,会有多种疾病,但没有盐酸克伦特罗那么严重、内脏残留高。 “对方等着验收,不好(在实验报告)提副作用。”许梓荣解释。

  1996年2月,成都化学所的研究经科技部验收,获得了专利授权。后又和香港理工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做毒理实验。实验结果称,基本符合国家的饲料添加剂标准。

  1999年,FDA批准莱克多巴胺的消息就传来。“怎么那么巧,所有的都没有批,唯独这一个,美国FDA就批了。”宓爱巧由此认为莱克多巴胺在中国离获批也不远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残留 饲料添加剂 检测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