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部长: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要多管齐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要不断提高资源养护效果和依法管护水平。力争至本世纪中叶,实现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生生物资源实现良性和高效循环利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处于整体良好状态的奋斗目标。近期,要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治理水域污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幅度减少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其他陆源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水上、海上污水、垃圾和油污染,有效改善水域污染状况。二是科学规划水上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资源生态补偿措施。三是完善渔业资源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捕捞强度。进一步完善休渔禁渔制度,延长海洋伏季休渔和长江禁渔期的时间,扩大休渔禁渔范围,研究在其他重要江河湖泊实施休渔禁渔制度,同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困难渔民休渔期间的生活问题。四是大力增殖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大力开展以增殖生物资源、改善和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养护行动,通过建设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底播增殖和海藻种植等方式,积极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

  大力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增殖放流作为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是国内外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修复方面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我国有组织的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但规模较小。2006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把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列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推动以及广大群众的参与下,增殖放流规模逐年扩大,成效日益明显。增殖放流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生态修复措施和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得到广大渔民的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但总体上看,目前增殖放流的规模还不够大,投入也明显不足,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近两年来,很多渔民群众、院士专家、人大代表和基层渔业工作者纷纷呼吁,要进一步加大增殖放流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并倡议设立一个全国性的增殖放流节日,以推动增殖放流事业发展,取得更大更好的效果。这些呼吁、倡议值得认真研究、积极实践。很有必要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作为一项事业来办,充分调动全社会支持、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增殖放流活动,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规范管理,力争增殖放流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

  背景数据

  减排

  目前我国贝类和藻类的养殖产量分别占世界的82%和73%,每年至少可以从海水中移出碳120万吨,相当于300万公顷森林或7400万公顷草原在减排二氧化碳方面发挥的作用。

  栖息地

  拦河筑坝、围湖造田工程项目不断增多,水生生物洄游通道被切断,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与上世纪 50年代相比,洞庭湖面积缩小了近1/3,“千湖之省”湖北省的湖泊水域面积缩减了65%以上。2007年长江监利监测断面的“四大家鱼”鱼苗径流量已不足十年前的3%。

  放流

  据测算,增殖放流的投入产出比平均可达15左右,有的品种可高达120左右,同时,增殖放流对资源恢复和净化水域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渤海和黄海北部消失多年的中国对虾、海蜇、梭子蟹的渔汛又逐渐出现;江西鄱阳湖、北京密云水库等通过投放滤食性鱼类等水生生物,取得了明显的改善水质的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海洋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水生生态系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