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揭开渔业养殖黑幕:毒饲料催肥鱼虾


“如果人食用了含有喹乙醇残留的动物食品,就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基因突变、致畸和致癌等等。”

  “饲料添加剂并非一概都不能用,关键在于科学使用。我国使用的许多饲料添加剂从国外引进之后,在没有经过任何科学评估的情况之下,就大肆推广。”

  □文/本报记者 吴洣麓 谭娜

  铺在地上的死鱼,散发出阵阵恶心的腥臭味儿,而池塘里原本活蹦乱跳的鲤鱼,也一条条漂浮在水面上,奄奄一息。眼前的这种场景,让老李倍感心痛。

        老李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西盐场二湾工区的养鱼户,有着二十多年养鱼经验的他,还是第一次遇到鱼突然莫名其妙大面积死亡的情况。老李捞了几条死鱼上岸,仔细观察后惊讶地发现,与普通同年的鲤鱼相比,这些死鱼的个头明显要大得多,身上布满了鲜红的血斑,拿在手上,感觉黏黏糊糊的,而且非常粗糙,只要用手指轻轻一戳,鱼鳞便纷纷掉落下来,鳞片下甚至还有黑红色的血液流出。

        老李发现,不仅仅是自家的鱼塘出现异样。3月中旬,周围近6000多亩鱼塘,大约三分之一的鲤鱼都有类似的症状,一开始全身充血,然后掉鳞,最后大面积地死亡。当地的水质一直都比较良好,经过抽检化验,也没有发现其它的传染病毒,池塘里的鲤鱼为什么会离奇中毒身亡呢?

        连云港市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迅速对鲤鱼中毒事件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当地养鱼户普遍使用的一种鲤鱼饲料都是由江苏省连云港市汇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经过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进行检测后发现,饲料中含有违禁药物“喹乙醇”,这就是造成当地的养殖鲤鱼大面积死亡的“ 罪魁祸首”。 

        “喹乙醇”究竟是什么?水产养殖户孙岩已经在北京郊区经营了多年,他养殖的鱼不仅供人垂钓还销售到附近多家水产市场。他告诉记者,对于水产养殖者来说,喹乙醇的名字并不陌生,通常养殖户会把它叫做催肥剂,也有人把它称之为“水产瘦肉精”。每次养殖户去进饲料的时候,都会问供应商:“能催肥不?”只要供应商说:“能!”大家便会心知肚明。“这个东西一般都是直接添加在饲料当中的。”孙岩说。 

        “现在,水产品养殖几乎没有不投药的。”孙岩说,要想给鱼催肥,方法有很多。“只要往池塘里面加入一些维生素C或者是避孕药,这样就能对鱼起到催肥的作用,或者干脆在一个袋子里面装入二胺或者尿素,扎紧后在袋子上扎几个小孔,直接沉入养殖的水塘中就可以了,这种方法,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能使整个水塘变成一池化肥水,一个冬天都可以不用喂鱼了。” 

        孙岩说,这些方法只是最初级的,许多养殖户除了在池塘里面加“东西”以外,甚至还特意到市场上,专门购买一些添加了药物和激素的饲料,鱼吃了这样的饲料,不仅能迅速“增肥”,而且还大大增强了抗病能力,喹乙醇这种违禁药品就属于比较专业的。对于养殖户而言,就是希望用最少的饲料,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鱼快速增肥。喹乙醇可以说是物美价廉,每公斤的价格大概在45元左右,将它拌到饲料中喂给鱼虾吃,可以大大减少喂养的周期,养殖的饲料成本也就相应地降低了。有人用3300-3500元/吨添有喹乙醇的鱼料算过一笔账,在一个养殖周期内,每斤鱼可以节省大约3毛钱的成本,对于养殖户来非常可观。 

        不过,如果使用的药物太多了,也有可能造成鱼大量死亡的后果。孙岩说,有一段时间,他每天都会从他承包的池塘里,检出两大桶死鱼。“这些用了药的鱼,我们自己是从来都不吃的。至于那些死鱼,如果拿到市场上卖不掉的话,就送给别人做鱼粉。”孙岩说。 

        为了证实孙岩的说法,记者以水产养殖户的身份,分别致电浙江、江苏、湖南的几家饲料企业,询问饲料中是否添加了喹乙醇。比较大的饲料企业一般都显得比较谨慎,均称喹乙醇早已被国家列为禁药,不允许添加在水产饲料中。不过,部分小型的饲料厂则告诉记者,如果客户有要求,他们会往饲料里添加少量的喹乙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喹乙醇 饲料 饲料添加剂 鲤鱼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