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全兴摄于甘肃省陇西县。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低收入线以下扶贫对象 4320万人,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人,其中贫困母亲数量在900万人以上。繁杂的家务、拮据的生活使她们愁容满面,疾病的折磨、繁重的劳作使她们直不起腰杆。她们在抚育生命、赡养双亲的同时,自己的生命却越来越脆弱。她们盼望幸福的生活,她们向往美好的明天,她们期盼社会给她们一个撬起幸福的支点——
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些人正在为贫困所困扰,尤其是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脱离贫困的母亲。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劳累,她们忍受着贫困、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生活重负。
3月下旬,记者来到三峡库区,走进黄土高原,寻访那些仍在贫困线上苦苦支撑的母亲们。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贫困已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绝对贫困,更有因疾病而带来的沉重的债务负担。面对贫困和疾病,贫困母亲们无能为力,只有默默承受
周世琼,重庆市忠县涂井乡龙潭村二组村民,今年45岁,一家种有7分水田,6分旱地。为供儿子上学,周世琼和丈夫敖明忠2005年双双去深圳打工,在公园搞绿化,挣得虽然不多,但一月下来,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敖明忠还有修钟表的手艺。两年前,儿子考上山东大学,一家人本来和和美美。可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10月,丈夫敖明忠突发脑溢血,周世琼向亲戚朋友借了10多万元治病,总算保住了丈夫的性命。但丈夫从此一病不起。两个多月后,公公去世了,又借了不少钱。丈夫卧床不起,儿子上大学,加上巨额债务,全家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了周世琼一个人身上。在周世琼家采访,时不时会传来敖明忠在床上的哭吼声。周世琼说,他神志有时清醒,有时就像呆子一样,更麻烦的就是他肢体功能全部丧失,不能下地,生活不能自理。现在已到了春耕时节,她一个女人家根本干不了重体力农活,家里就连买肥料的钱也没有。由于没有一点生活来源,儿子上学的生活费一分钱也给不了。说着说着,周世琼伤心地哭了起来。
在东溪镇天堑村五组,记者采访了44岁的康和兰。康和兰一家有1.2亩水田,三四分旱地,但一家三口人人有病,都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丈夫曾光荣患有肝炎、贫血、痔疮等病,长年吃药,不能干重体力活;康和兰自己又得了乳腺癌,做手术借了2万多元。19岁的儿子曾海军,读小学时,视力突然下降,因为家庭困难,没有及时医治,视力越来越差,连小学也没读完。出去打工,不是把碗盘打碎,就是把其他什么搞坏,多次被辞退,后来再也找不到工作。家里除了堆有一些农产品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家用电器。
景亚丽,甘肃通渭县马营镇东关村大城社农民, 2001年2月结婚,生有两个女孩。2005年9月7日,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丈夫年轻的生命。当时年仅27岁的景亚丽,面对的是两个年幼的女儿和年迈的公婆以及两个上大学的妹妹、一个读高中的弟弟。有人劝她趁早改嫁,但她没有这样做,依然照顾着老人,养育着孩子,尽力供弟妹们读书。屋里屋外全靠她一个人把持。生活的重担,精神的压力,她都全部承担。在街坊邻居的眼里,她是一个女强人,但景亚丽偷偷流了多少眼泪,又有谁能知道呢?
由于天气和交通的原因,记者所到还都是交通稍微方便的地方。当地同志对记者说,在大山深处,比周世琼、康和兰、景亚丽更为贫困的母亲还有很多很多。而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低收入线以下扶贫对象4320万人,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人,其中贫困母亲数量900多万人。这只是数字上的表述,她们的生存环境与贫困状况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李秉菊、彭玉华是幸运的。“幸福工程”改变了她们的命运,让她们走上了致富路和幸福路,并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大庄村李秉菊是独生子女领证户,儿子患紫癜性肾炎,为给儿子治病,欠债4万多元,家庭生活十分艰难。最困难的时候她都想让孩子辍学了,但又不忍心。懂事的儿子知道家里没钱治病,自己就把输液管拔了下来,回想起当时几乎走投无路的窘境,李秉菊不禁垂泪。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4-08/44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