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体农场式的公社到各家各户分散种菜、养猪,再到如今的“新型订单”模式的崛起,中国的农业产销模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报记者栾璐报道
3月22日,在山东省平原县前曹镇潘庄村的西红柿种植大棚里,棚主蔡传军正忙着给西红柿浇水,虽然棚外依然春寒料峭,大棚里却已是红绿相映,硕果累累。
去年年底从城里务工返乡后,蔡传军开始从事大棚种植,投资6万元建起两亩地的大棚。“现在,西红柿已经卖了3个月,收入有4万元左右吧,这样看,当年就能收回建棚的成本,比在外面打工收入要划算得多。”蔡传军说。
蔡传军只是新型订单农业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平原县县长马善军称:“无论是产前产中还是产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都能获得较高收益。产后,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10%的价格收购农产品[15.40 -0.84%],农民普遍增收40%以上。”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林祥金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订单农业的实质是农民与企业签订合同:公司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双方就产品数量、质量和价格等达成一致,公司与农户紧密结合。公司与农户也可以签订购销合同,公司不管生产只负责销售,双方关系较为松散,类似于“轻资产运作”策略。
据记者了解,订单农业兴起的行业,一般具有产品容易腐烂,不容易储存,容易形成示范效应等特点,如蔬菜、瓜果以及奶业和畜牧业等。订单农业使交易成本降低,实现了风险的共担。
但就订单农业能否成为未来方向,有专家表示,“还不一定”,订单农业占比大是因为农业产业化开头就是从合同关系开始的。这一形式还是有不足的,最重要的就是违约问题,因为一方全是小农户,若农户违约,公司很难每一个都去打官司以确保履约。
该人士认为,美国以大农场为主,相近或者相同的产品成立一个合作社或者协会,家庭农场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其与加工企业签订的合同,就是法人之间的交易行为。“这与中国的订单农业不同。”
林祥金亦表示,“现在还有争论,”但基本上订单农业代表了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它解决了农业生产中无计划的问题,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3-26/44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