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大力推进三农工作化解金融危机影响


      “ 三农”工作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制定与执行,不仅是长期的制度建设任务,也具有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化解危机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的近期意义。具体来说,在三农工作重要领域的实践,如建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支持和保护力度、改善农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完善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以及推进农村社会发展的保障机制等方面,无不与应对金融危机的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推改革密切相关。因此,加大推进三农工作的力度,是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重要举措。

        保增长:支撑在农业

        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政府为2009年确立了8%的经济增长目标,在世界经济增长表现中愈显一枝独秀。如果单纯以占GDP的份额看,农业增加值比重 2008年只有11.3%,并且处于继续下降的趋势;如果单纯从产业对GDP的拉动效果看,农业排在14个部门的倒数第2位,似乎农业这个部门对保GDP 增长并不会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跳出“以GDP论英雄”的思维框架,从保增长产业选择的两个原则,即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基础支撑作用,同时在国民经济中又处于相对薄弱环节的视角来看,农业对于保增长的重要意义就十分凸显了,农业发展是否稳定,是实现健康、持续、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保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无农不稳”、“民以食为天”这一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政策理念,生动地揭示了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支撑作用。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世界经历了一场严峻的粮食价格上涨和食品短缺,推动了恶性通货膨胀,在许多国家造成贫困的大幅度增加,甚至导致民众骚乱和政治危机,而我国得益于较强的粮食自给能力和正确的应对措施,保障了食品供给和价格的基本稳定。这一经历更加彰显了在我国的三农政策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农、强农、惠农战略所蕴涵的高度智慧。此外,与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一过程相反,在宏观经济走低、就业压力加大的时候,农业又是返乡劳动力的巨大蓄水池,可以起到稳定就业的重要调节作用。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初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恢复所起的带动作用、在整个改革期间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保障作用,以及农产品供给水平的提高对宏观经济稳定所做出的贡献,都切实证明了农业的这种基础支撑作用。因此,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把农业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投入重点,对于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将起到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农业是一个基础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但是,它却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弱质产业,也不是公共品部门,而是一个完全可以自生的经济部门:有投入就有回报,有较大的投入才有较大的回报。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践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以预期产生显著成效的。对于农业的投入,一靠市场提供激励,二靠政策持续扶持,三靠改革挖掘潜力。近年来,中央政府逐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对农业的各种直接补贴和扶持,形成了整体成片扶持与分类瞄准补贴相结合的政策做法,卓有成效。与此同时,农业要自我持续发展,不能仅靠政策性支持,还要有来自农产品价格的激励效果。而这种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则要通过改革才能实现。

        扩内需:重点在农村

        内需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协调统一体,依靠经济刺激计划所激发的投资需求,如果不能诱导出相应规模的消费需求,仍然是跛足的内需,形不成投资和消费两条腿走路的格局,也无法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是关键。而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则在农村。

        迄今为止我国仍然处在一个农村人口比重高、数量大的二元经济发展阶段。按照以常住人口概念统计的城市化率计算,我国目前有农村居民7.3亿,占人口总数的 55%。但是,在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县以下所占比重只有21.1%,即使假设县一级零售中有一半是农民购买的,所占比重也只有26.7%,与农村居民的人数及比重十分不对称。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第一位原因,是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收入仍然处于相对低的水平。实际上,农村居民消费的比重与他们的收入占全部城乡居民收入的比重(26.9%)是对应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农民收入 劳动力市场 农业生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