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气象服务描绘精准农业发展蓝图




  除了“秸秆还田”这样的预先干预措施外,选用耐旱作物和抗旱品种,对农田采取地膜覆盖以调控农田小气候,集雨、集雪等集水技术也是抗旱的主要调控措施。

  另外,对植物水分消耗的化学控制,是一项有趣且前沿的干旱调控技术。植物叶片上分布着大量的气孔,往叶片上喷撒一种“抗蒸腾剂”,即可以抑制或减少水分从叶片的气孔中蒸腾消耗;一种“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可以使作物吸水、吸肥能力提高;给种子穿上一层抗旱衣服,即“抗旱种衣剂”,就能达到抗旱,甚至抗病、防虫、营养等多种功能。

  以上这一切的调控技术都要以气象数据为基础,对农民进行适时、适地的指导实施,所以农业气象科技工作者也就成了农学加气象学的复合型人才。“中国农科院也有一批学者在搞农业气象,只不过他们更偏重农业,而我们更偏重气象罢了。农科院的农业气象工作者在干旱的调控技术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郭建平说。

  农业气象科技成果

  指导生产确保增收增效

  农业气象科技成果提供给国家和各地政府决策部门,再由政府相关部门有的放矢地指导农业生产,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几年,整个气象系统都在突出一个词,那就是“服务”!不是简简单单的预报一下天气,而是将天气预报信息有效传达给公众,并开发了针对与天气直接相关产业的各种气象服务产品。

  记者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马玉平那里拿到一份2008年底出炉的《中国农业气象服务典型案例总结》报告,这是中国气象局2008年业务建设项目,旨在收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农业气象服务的典型案例,总结农业气象服务的经验和不足,探求可以拓展的农业气象服务新领域,同时解决农业气象服务和农业气象实用技术推广中的各种问题。

  据介绍,当初该项目启动时,项目技术组提出了4条中国农业气象服务典型案例的遴选标准:(1)应用农业气象原理或气象知识使农业生产和农民获益,农民能见到直接经济效益的案例;(2)通过向政府提供信息间接为农民服务,如能证明信息和技术确实到达农民并取得效益的案例也可以列入,只为政府决策参考,没有事实说明农民从中受益的不列入;(3)优先考虑为贫困地区农民服务取得实际效益的案例;(4)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与减灾的案例。

  从这4条标准中,就可以强烈感受到本项目的务实态度和农业气象科技的服务精神。该项目也因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将来的农业气象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节选案例附后)。

  郭建平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所,主要是做科研工作,他介绍记者去国家气象中心农业与生态气象室主任王建林那里采访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走进王建林办公室的时候,是下午4点30分,王建林和他的同事正在热烈讨论,由于新一轮的冷空气来临,是否能构成河南的冻害,要不要在当天的预报信息中,提醒“河南有可能发生冻害”。王建林给记者解释说,冻害即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我们如果将发生冻害可能性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和农民,他们可以预先采取一些措施,避免损失。”

  王建林负责的农业与生态气象室(简称农气室)现有职工30名,其中14人具有博士学位,农学、农业气象学、地图遥感学、生态学等各有擅长者。农气室的主要产品包括开展全国范围的农业和生态气象信息分析,比如每10天一期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长状况及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下一旬农业气象条件展望与建议;开展农业和生态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比如根据环境气象条件,在适宜病虫发生的气象条件下,实时发布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稻飞虱、草原蝗虫等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等;开展中国和世界主要区域的农作物产量预报,不仅对我国小麦、油菜、水稻、棉花(11990,15.00,0.13%)、大豆(3493,-32.00,-0.91%)进行估产,还可以为印度小麦和水稻、巴西大豆、美国小麦和玉米及大豆进行估产;提供农业气象和生态气象监测信息服务产品,比如草地生态质量、森林生态质量等监测信息等。

  这些五花八门的农业气象科技成果被提供给国家和各地政府决策部门,再由政府相关部门有的放矢地指导农业生产。王建林说,“这是一个庞大的技术服务系统,每一个产品都是一套理论和技术模型的计算结果,我们的模型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中,有些模型可能与10年前的模型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产品的背后是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散落在全国各地的631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和915个土壤测墒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干旱 农业生产 小麦 气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