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气象服务描绘精准农业发展蓝图


春雨贵如油,2月中下旬的几次降水大大缓解了我国部分旱区的旱情。如何利用降水过程,合理分配好降水资源,大有学问。专家提醒农民朋友,眼下正是小麦返青生长的关键时期,及时的降水可以让土壤表层水分得到补充,尤其对春季小麦的分蘖和成穗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种植春玉米等春播作物的预留田块,要抓紧耙耱保墒,为春播创造条件。大家或许认为这些专家都是搞农业技术的,实则不然,有相当一部分农业气象专家也在为农民朋友的增产增收做着不可替代的大贡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生产高度依赖天气气候条件,天帮忙则丰收,有天灾则歉收,所以为农业服务始终是气象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增多增强,农业病虫害趋多趋广,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还导致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沙化、盐碱化速度加快,严重影响水、光等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受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和水、光等气候资源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更多更大。

  在如此复杂的气候背景下,农业气象科技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曾撰文,“从以‘靠天’吃饭为主的传统农业到以‘看天’吃饭为主的现代农业,以及未来以‘用天’吃饭为主的精准农业,我国农业气象业务始终伴随着农业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农业气象调控技术

  灾害面前变被动为主动

  面对气象灾害,气象科技服务要做好3方面的工作。一是监测,二是预警,三是根据灾情采取调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情损失。

  记者来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所长郭建平的办公室,问计如何应对今年的旱情。

  郭建平介绍,农业干旱是我国最为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郭建平给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有学者对我国农业干旱的分布及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中今年又发生旱情的黄淮海地区旱灾次数和旱灾面积居国内之首,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也不时发生旱情。现在郭建平正在参与的由中国气象局牵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项目,其首项研究课题即是“北方农业干旱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在项目的10 项研究课题中有3项直接与干旱相关(另有“北方农业干旱调控技术研究”、“南方季节性干旱调控技术研究”)。

  面对可能产生的旱情,气象科技服务要做3方面的工作。一是监测,二是预警,三是根据旱情采取调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旱灾损失。气象科技人员根据降水量、连续无雨日数、土壤水分、土壤湿度、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水分供求差、作物层温度与气温差等农业干旱指标来描述旱情,同时在农业干旱识别模型基础上,建立起农业干旱监测预警模型,从而实现对旱情的监测预警。来自气象卫星的遥感探测具有覆盖面大、分辨率高、可连续观测等优势,目前在对灾情的监测预警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遥感与气候信息开放实验室主任张佳华研究员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即是通过卫星遥感资料,选取那些敏感性波段进行组合,从而建立一个模式或得到某个指数。监测预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情况,比如旱情、墒情、苗情等,还可以估测作物产量。另一方面是在分析判断气象情势后,通过采取调控技术措施,减少损失甚至预防灾害发生。

  调控技术,似乎更具有变被动为主动的意义。灾情发生时,既然天不帮忙,咱得主动出击,所以农业气象的调控技术,对农民及农业更具有吸引力。

  郭建平告诉记者,其实很多调控技术可以事先介入,这样就可防患于未然,即使对今年的旱情,事先如果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是可以将损失降低的,最简单的比如————“秸秆还田”。秸秆覆盖作为一种古老的蓄水保墒措施,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得到推广应用。其气象原理是农田覆盖秸秆之后,在土壤表层增加了一层物理障碍,从而抑制土壤的蒸发,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同时秸秆经过长期的物理作用和化学分解作用后还能够培肥地力。农业气象人员还总结了覆盖时间、覆盖量多少等技术要点,供农民参考。来自河北、河南两省的数据显示,利用秸秆还田措施,小麦产量平均增加6.1%至15.2%,一般情况下,可减少灌溉1次,每亩地节水20%至30立方米。郭建平说,这种既简易、成本又很低的抗旱技术如果被广泛推广,旱情损失将减少很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干旱 农业生产 小麦 气候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