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2008金融之景:外资行圈地农村市场


  外资行登陆农村金融市场,无疑是2008年中国金融界一道美丽的风景。2008年8月12日,汇丰大足村镇银行在重庆开业,这是汇丰在中国开设的第二家村镇银行,也是我国西部首家外资村镇银行。

  其实早在2007年12月13日,汇丰银行在湖北随州的村镇银行开张,就拉开了外资行入驻农村金融市场的序幕。汇丰银行有关负责人还表示,2008年将在内地农村设6至10家支行,未来两三年内将会设立30家支行。此间,花旗、渣打等外资银行也纷纷表示有意开拓中国农村市场。

  2008年10月7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获湖北银监局批准,成立两家贷款公司,分别位于湖北省的公安县和赤壁市。两家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均为1700万元人民币,预计在未来几个月投入运营,不吸收存款,只针对当地开展贷款业务。新成立的贷款公司将提供抵押及无抵押贷款。这是外资银行在中国首次获批设立并推行贷款公司。

  据了解,该贷款公司属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设立在农村地区,为县域农民农业提供服务的非银行机构。银监会要求贷款公司应尽量发行小额、分散的贷款,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5%。

  此前,世界银行入股的内地首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南充美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已经落户于四川南充嘉陵。该公司经营范围主要是为微型和小型企业、农户以及个体工商户提供信用、担保和抵押等多种方式的小额贷款。渣打银行也已推出中小企业无抵押小额贷款,即企业可无抵押物,凭借信用向银行贷款,最高可贷到100万元。

  那么,在中资银行纷纷收缩农村网点的情况下,外资机构缘何反其道而行之、热衷“下乡”?外资银行进入,对农村金融市场和中资金融机构会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是吸引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必然发展壮大,外资银行适时进入农村,可以抢占先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外资银行投资中国农村,既可提升其形象,也是一种长远战略,主要着眼于中长期发展,短期内不一定盈利,甚至出现亏损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企业利润由短期利润和长期利润构成,巨大的潜力也就意味着巨大的未来利润空间。

  显然,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逐步改善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与基础设施覆盖率低、供给严重不足、竞争很不充分、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人们对中国未来经济的信心,同时还可以促进就业,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

  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另一个意义在于,迫使中国金融机构的决策者作出新的思考和判断。

  早在2005年,央行与中国银监会就联合出台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008年5月在全国扩大试点。而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末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在农村地区新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金融机构。2007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村镇银行等试点工作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

  前不久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定调了农村金融版图——建立一个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表示,农村金融三驾马车——农业银行、农发行、农信社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完成了布局,中央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同时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最近几年,很多新型农村机构相继出现,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也开始进入农村。杜晓山认为,“在农村,仅仅只有传统的金融机构还不够,竞争不够、供给不足、效率不高、覆盖率低,无法满足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及时出台,以及外资行抢滩农村金融市场的带动和冲击,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日趋成熟。据银监会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60多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10月末,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已达25.8亿元,比年初增长10倍以上。银监会还计划在年内完成涉及31个省(区市)的第二阶段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三年内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12-10/42947.html

  •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流转相结合
  •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