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灾区重建”标语牌的麦田里收打小麦。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补贴力度,粮食总产连年增长,亿万农民从中受惠。但与此同时,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资化肥价格猛涨的背景下,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在操作中形成的弊端逐年沉淀,补贴激励效应逐年递减。不少粮农、专家和基层干部呼吁,国家应把握有利时机,及时对粮食补贴政策予以适当调整。
“一减一增”打压农民种粮积极性
2008年湖南省对双季稻粮农的补贴为每年亩110元左右,与几年前相比增长幅度不能说不大。但据湖南省社科院针对湖南粮农的问卷调查,在问及“您认为目前的粮食直补政策对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是否有激励作用”时,选择“作用很大”的只占到了调查对象的33.3%,认为“作用一般”和“作用很小”的分别占到了37.1%和29.6%,也就是说,有近七成的农户认为粮食直补政策对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激励作用不明显。而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的一项抽样调查则显示,有75.3%的农户表示目前的情况不适合种粮。
湖南省社科院村研究中心陈文胜认为,2003年国家刚出台粮食直补政策时,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一致叫好,但在这几年的实际操作中,这项政策却已演变为一种带有“普惠性”的政策红利,对实际种粮农民产生的激励作用已不明显。
据半月谈记者调查,目前湖南绝大部分地区粮食补贴是按照耕地承包面积补贴给本村承包土地的农户,而实际上许多种粮人并非村集体发包的承包人,而是从承包人手中转包取得耕地。“承包者得红利、种粮者担风险”的现象使真正种粮者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补贴与实际耕种脱钩,一些农户拿了粮食补贴照样撂荒承包地,背离了中央政策的初衷。
在政策效应递减的同时,农资化肥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种粮成本增加,又对农民种粮形成进一步的冲击。湖南省农业厅的调查表明,从化肥、农药、种子、农膜、水费、机耕、机收等几项费用来看,2008年湖南双季稻成本预计将达到724.8元,水稻成本创下历史新高。据湖南省物价局统计,今年湖南水稻平均每亩增加成本近40元,而省里的农资直补资金亩平不到21元,农资直补效益已完全被农资涨价所“吞噬”。
行政推动只是权宜之计
从记者接触到的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的分析来看,对今年湖南早稻丰产的原因他们几乎一致归结于“天帮忙、人努力”。所谓天帮忙,是指今年天气条件十分适合早稻生产。年初的罕见冰灾使早稻病虫害发生几率大大降低,扬花抽穗期气温相对较高对早稻生产也十分有利。而人努力,主要指的是今年湖南省力度空前的行政推动。
在湖南省各大主产粮区,今年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了严格的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早稻生产之前,“省、市、县、乡”就层层分解了种植任务,将粮食生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并对抛荒和“双改单”提出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一些县区规定,连片抛荒10亩以上就要追究乡镇长责任,50亩以上追究分管县市长责任。基层干部说,这样的行政力度在湖南近30年来从未有过。
除了考核责任外,湖南省桃江县、赫山区等地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任务,在国家补贴之外拿出大量资金临时补贴种植双季稻的农户。但基层干部们认为,主产粮区财政实力相对薄弱,今年这样的行政强推难以持续。一旦类似的政策来年没有了,农民看不到额外的好处,种粮积极性会骤然下降。
此外,一些强制性的手段在目前的农村大环境下实施起来也越来越难。今年湖南少数主产粮区针对抛荒和“双改单”现象,出台了向农民收取“抛荒费”等强制性手段。据记者了解,由于征收“抛荒费”等政策并非出自国家层面,一些农民认为这是地方的“土政策”而拒绝执行,甚至公然表示“种不种粮关你干部屁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8-28/4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