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生物能源会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吗?


  石油超过100美元/桶,为生物能源产业创造了好机会。粮食和石油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东西,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这个突然的变化,让人们有些措手不及。粮食安全一直就是中国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现在更热了。

  中国真的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吗?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粮食安全问题?生物能源出现,一定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吗?这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中国粮食生产潜力(能力)是安全的

  中国人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非常难,以此判断中国存在粮食危机。主要的理由如下:第一,城市化、工业化占地;第二,人口增长和生活质量提高;第三,水资源缺乏;第四,自然灾害;第五,能源短缺,汽车与人争粮食;等等。这都是众所周知的,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上述五点主要理由都是实实在在的,但反方也有数条措施应对和化解:第一,中国60万个左右的村庄,至少占地4亿亩,如果加以科学规划和整理,可以节约1-2亿亩土地;第二,我国中东部和四川等地,一季稻改双季稻,增加的粮食产量可以超过重庆、贵州、甘肃、宁夏、西藏、陕西、山西、青海等省市区的粮食总产量;第三,随着技术进步促进装备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中部、西部、北方和东北,一亩大棚蔬菜生产量就相当于数亩大田的自然生产量,技术进步替代土地的潜力还非常大;第四,随着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完成和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我国北方、西北等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也将大幅提高;第五,三峡工程建设后,长江流域就新增了旱涝保收良田数千万亩。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各大流域和沿海,增加人造地的潜力还很大;第六,现有品种改良和配方施肥等技术推广普及,粮食至少有20%的增产潜力。将来会不会有袁隆平第二、第三,不敢肯定,但是可以期待的;第七,我国人口增长高峰已经过了。1949-79年的30年,中国人口增长了4亿多,粮食由1.13亿吨增长到3.05亿吨,除三年“自然灾害”外,中国基本上没有出粮食安全问题,并且这30年我国还是粮食净出口国。1979-2008年的30年,中国人口也增长了4亿多,粮食产量由3.05亿吨增加到5.015亿吨,没有出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粮食净出口国(1997-2006年间,除大豆外。我国大米和玉米分别累计净出口1575万吨和7375万吨,小麦净进口991万吨,三项加总累计净出口7959万吨)。2009-2039年的30年,中国人口顶多增长1.8亿,粮食增产幅度不一定会比前两个30年小,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压力比前两个30年小很多;第八,中国未来30年的抗灾能力,一定会比前两个30年的抗灾能力强。

  综上所述,中国粮食生产潜力(能力)完全能满足中国人吃饱,不存在所谓的粮食安全危机。

  重点是防止出现大的农业政策错误

  尽管中国最近60年是粮食净出口国,但围绕粮食安全问题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阶段性的粮食危机确实存在。笔者虽然倾向认为,中国粮食生产潜力(能力)足够中国人吃饱,并不认为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中国要防止粮食危机,重点是防止出现大的农业政策错误。

  第一,防止粮食生产和经营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过头。和过去比,中国的粮食生产和经营市场化程度高了许多,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中国要保证十多亿人的粮食安全,完全市场化是不可行的。中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其计划生产和定购制度,而不是放弃;中国的粮食储备,除国家储备外,还应该建立商品粮基地的农民或农民集体或国营农场储备制度。当然,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计划生产和国家、民间储备都是要花钱的。

  第二,防止种粮比较效益下降,伤害种粮农民积极性。中国以往的粮食安全,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长期牺牲粮农的利益,最终会危及粮食安全,这就是在生产能力和潜力都充足的情况下,出现阶段性粮食危机的最根本原因。保护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有两个政策底线一定要守住:一是粮食保护价要保证种粮比较效益不下降,并逐步提高。表面上看,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是保护农民的,其实不然。我们看看政府调控粮价,“刺激”农民生产粮食的过程就明白了。政府每年都会在春耕时节抛售库存的粮食,控制市场上的粮价使之回落(尽管国际粮价在大幅上涨);与此同时,政府会推出比上年略高的保护价(今年是提价9%),以“钓动”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当千家万户的小农围绕政府的“魔棒”生产出粮食后,由于政府事先规定了“保护价”,市场上的非国营收购主体也会心照不宣地“搭保护价便车”——围绕保护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即使国际市场上的同期粮食价格在大幅上涨,也对国内粮食收购价格不构成太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政府和粮商将农民手中的粮食基本收购完毕后,粮食及其加工品会涨价一段时间,直至下年的春耕前政府抛售粮食,并出台新年保护价。在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中,分散的小农是很难享受粮食涨价好处的。政府不能长期这样“指挥”农民转,农民一旦觉悟就会“不玩了”,这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笔者认为今年的保护价就压根没有起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保护粮农的作用。以稻谷为例:今年国家出台的粮食保护价比去年提高了9%,早稻75元/50公斤,中稻76元/50公斤,晚稻79元/50公斤,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30%,劳动力价格上涨了25%,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上涨都比上年超过20%以上,而同期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已经上涨了100%以上,显然粮食保护价9%的上涨不能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对“粮食安全”不利。再者,今年早稻保护价也定价过低,不利于农民扩大复种指数,提高种粮效益。90年代后期,由于早稻定价过低,我国的复种面积一直在下降,导致了2000年前后5年粮食持续减产。今年的早稻定购价格依然比中稻价格低,晚稻价格也只比中稻价格高出3分钱/500克,这对促进“单季稻改双季稻”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种粮比较效益作用不大。今年的水稻保护价如果要我来定保护价的话,早稻88元/50公斤,中稻86元/50公斤,晚稻90元/50公斤。这是最低水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土地 耕地 早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