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鹰: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
⊙主持人:邹民生 乐嘉春
粮食连续丰产而粮价仍然上涨有深层次原因
主持人:近日国际大米价格飙升,令经济界对通胀压力又多了几分担心。大家都很清
楚,去年以来的这轮通胀压力,与粮价有很大关系。然而,从粮食生产情况看,我国已连续四年粮食丰收,为何还有这种压力呢?是供给方面出了问题?
袁鹰:当前对粮价上涨原因的解释,大多强调春节、自然灾害、流通环节和国际粮价传导的影响。但我认为,上述因素只是导致粮价上涨的短期和表面影响因素。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粮食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引起的粮食供求结构性失衡和生产成本上升,才是引起粮价上涨的长期和深层次原因。
从历史上看,我国粮食价格上涨通常是由供给冲击造成,如2003-2004年粮价上涨与1999-2003年粮食连年减产、供不足需有直接关系。但2006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新一轮粮价上涨却是在粮食连续四年丰产、供求基本平衡的情景下出现的。
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50150万吨,成为历史上第4个产量超过5亿吨的高产年;但当年粮价涨幅却进一步扩大,全年粮食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0.26%,较上年增长9.26个百分点,其中谷物类上涨8.95%,豆类上涨22.62%,薯类上涨9.04%。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2008年1-2月份粮食价格继续维持上涨态势,其中大豆、玉米和小麦价格同比涨幅较大,分别为41.6%、14.4%和8.8%。
怎么来解释这些现象呢?我认为,短期影响因素虽能解释某一时间段粮价的上涨,但不能解释粮价的趋势性上涨。
首先,冰雪灾害和春节因素能说明今年1-2月份粮价涨幅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却不能解释2006年以来的粮价上涨。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对1-2月份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影响的确很大,加上春节期间,居民对农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导致部分农产品即期供不足需,价格大幅上涨。但是,粮价上涨是从2006年底就开始的,冰雪灾害和春节因素可以解释1-2月份粮价涨幅扩大的原因却不能解释此轮粮价趋势性上涨的原因。
其次,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部分粮食品种价格影响较大,但对粮食整体价格影响有限。由于不同粮食品种进口依存度不同,国际粮价对我国不同粮食品种价格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如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较高,国内大豆消费需求近70%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国际大豆价格几乎完全主导了国内大豆价格走势。若剔除大豆,我国谷物类粮食自2000年以来的8年中,只有2004年存在净进口,其他年份我国粮食贸易均是顺差,自给率超过100%,不存在进口依存问题。因此,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谷物类粮食价格影响有限。
第三,粮食流通环节不畅只是粮食上涨的助推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粮食流通环节不畅主要是流通环节竞争不充分和流通体系建设不完善引起的。如2006年夏粮收购过程中,中储粮公司依靠政策支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小麦,数量达4000万吨,占全年总产量的40%以上,占全年小麦商品量的80%以上,基本上垄断了粮源。在市场需求增加,中央储备粮吞吐不及时的情况下,就会助推粮价上涨,如2006年底的小麦价格上涨。不过,这些只是粮价上涨的暂时助推因素,通过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和优化粮食储备吞吐调节机制即能解决。
粮价上涨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高度相关
主持人:你前面提到了粮价上涨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认为这是粮价根本原因。那么,你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袁鹰:我认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和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是粮价趋势性上涨的根本原因。
首先,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对粮食生产和消费都产生重要影响,是导致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原因。从粮食需求层面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居民经济收入明显提高,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较快,导致粮食消费需求出现较大的结构性变化。食品消费结构升级主要表现为食用油、肉禽蛋奶和精加工食品消费需求迅速增长,由此导致生产食用油的油料作物和生产肉禽蛋奶的饲料原粮需求大幅增加。由于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主要为大豆和玉米,这一变化直接导致大豆和玉米消费需求大幅增长,2007/2008年度,玉米消费需求较上年度增长3.6%,大豆消费需求较上年度增长5.7%,而稻谷的消费需求则出现下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4-07/4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