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创新产业管理机制成功遏制“甘蔗大战”纪实
今年11月以来,对于全国最大的产糖地级市崇左来说,进行新榨季的准备显得轻松了许多。产糖大户扶绥县的一位主要领导对记者说:“市国税部门研发的税收监控系统,解除了党委、政府的心头之患啊。”江州区人大常委会一位副主任则高兴地写道:“忆当年,苦风凄雨守甘蔗;看今朝,正常作息享天伦。”
神奇税控系统,破解糖蔗产业“顽症”
中国产糖看广西,广西产糖看崇左,这是公认的事实。崇左市的产糖量已经连续5年居全国地级市前茅。2006年,制糖行业税收收入超过1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然而,影响整个产业税收的,是部分企业违规跨蔗区抬价抢购原料蔗,造成原料蔗收购秩序混乱,这也是长期困扰崇左蔗糖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然而,去年11月,崇左市国税局依靠自行研发的一套税控系统,却将这一“老大难”问题成功破解,并在2006/2007年榨季显示了强大威力,让多年来的甘蔗“抢夺战”销声匿迹。这是个奇迹。
11月初,记者来到崇左国税局采访时了解到,这个神奇的税控系统,其实就是一个电子网络。在这个网络的基础数据库里,崇左市15家制糖企业、百万蔗农的信息非常详尽。例如,在糖料蔗进厂环节,系统设置了包含65个项目的基础信息,包括蔗农姓名、身份证号码、种植面积、糖料蔗价格、糖料蔗估产量、运输距离、运输费用等。随时可以查到企业收购、生产包装的所有资料。
“新的榨季还未开始,但今年各制糖企业和蔗农的所有资料已采集完毕。”一名工作人员说,以前部分企业违规抬价跨蔗区收购原料蔗,蔗贩子跨蔗区收购原料蔗贩卖渔利,从而爆发原料蔗“争夺战”和“保卫战”,一些企业还存在少报销售量、多报收购量,账外经营,导致税收外流等问题。但是,通过监控端与这些数据比对等手段,就从根本上遏制甘蔗大战和税款流失这些大难题。
记者在崇左市国税局了解到,这个神奇税控系统的开发,也神奇般迅速。2006年9月,刚刚上任的崇左市国税局局长梁绍英立即组织人员深入15家糖厂调研,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研发完成。
这套系统,目前在国内独一无二。国家税务总局流转税司、自治区国税局、自治区制糖协会的有关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崇左市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管理创新的重要成果。自治区制糖协会秘书长张鲁宾说,广西发展蔗糖业的30多年来,政府一直想解决企业违规跨区抢购糖料蔗问题,可是一直没有好办法,这个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管住了税收,使整个行业的管理提高一大步。
神奇效应,产业顽症“药”到“病”除
2006年12月1日,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正式运行,直接应用到崇左市蔗糖业生产管理中。运行当天,就收到奇效。
当天,崇左市内的一家制糖企业已在蔗区外的乡镇收购了289车原料蔗,在得知违规收购将开不出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巨额进项税也无法抵扣,在多方请人说情未果后,不得不放弃收购。
“这就是这个系统的最大威力。”崇左市国税局一名工作人员说,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的运用,犹如给蔗糖产业注入一剂灵丹妙药,且药到病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管好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就是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的“进”和“出”两个口。
“进”口,管住农产品收购发票。主要办法是进行三个比对,即比对砍运证信息、比对过磅信息、比对开票信息。因为每年开榨前,企业都要根据日榨量确定砍蔗量,然后确定哪一天哪个蔗农砍蔗,并发给蔗农惟一的砍运证,砍运证上有蔗农姓名、砍蔗数量、收购价格等信息,企业收购的甘蔗与税务部门事先采集在税务端系统基础数据库中的信息相同,企业才能购进。
同时,在企业运进原料蔗的过磅处,安装上电子税眼视频监控子系统,24小时全天候视频监控。每过一辆车,车牌号、原料蔗的重量等信息实时传回国税局。通过把企业申报的信息和国税局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原料蔗数量不符的,超过政府定价的,收购发票上所填价格、数量、金额等不符和收购不是本企业蔗区原料蔗的,都开不出发票。这就意味着企业不仅不能抵扣进项税,也不能计入生产成本,使得企业负税更高,得不偿失。这样,跨蔗区抬价抢购原料蔗就得到了根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7-11-20/4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