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1日以来,广西产区糖厂陆续开榨,其中11月16日柳州地区已率先进入全面开榨阶段,当前广西产区开榨糖厂已经达到了39家,国内糖市新榨季的大幕已经拉开。2007/2008榨季与2006/2007榨季相比有怎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此笔者在新榨季之初对新旧榨季做一比较,以期对投资者进行后市操作有所帮助。
一、国内糖市供需状况类似,阶段性供应特点可能不同
中糖协在11月份的简报中对2007/2008榨季国内糖市产量的预估是1350万吨,相比2006/2007榨季,增产幅度为13%,而2006/2007榨季是我国糖市连续3个榨季减产后的恢复性增产,当榨季我国糖市产量是1199.4万吨,增产幅度为36%。整体来看,我国糖市生产的3年周期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而消费则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今年11月初,中糖协在“海南糖会”上估计2006/2007榨季国内糖市的消费量为1230万吨,比上个榨季增长13%。该榨季由于淀粉糖市场份额被挤占,所以国内糖市消费量增长幅度高于近年来的平均水平,如果按照我国糖市消费量的平均增幅8%来估算的话,2007/2008榨季的消费量预计在1330万吨。从以上数据来看,2007/2008榨季我国糖市总体供求状况与2006/2007榨季具有相似之处,产量的增幅大于消费量的增幅,期末库存消费比仍处于上升阶段。
因此,从糖价的预计运行节奏来看,新榨季很可能出现与上个榨季类似的情况,即供应压力主导整个榨季的价格运行,特别是在榨季的初期,季节性的供应压力较大,糖价很有可能出现快速下滑。而市场转机来自于榨季末期糖源进一步集中后,配合较为理想的销售情况,糖价将有可能出现反弹。
不过阶段性的差异依然存在。2006/2007榨季前期由于产区出现干旱天气,开榨时间推迟,当时市场上的“老糖”有一个相对宽裕的消化时间。而2007/2008榨季,由于产区糖厂自今年11月初便陆续开榨,最早开榨的地区如柳州地区全面开榨的时间比上个榨季提前了23天,预计主要产区广西的平均提前时间在7-10天。因此,当前在新糖供应量不断增加之际,市场上仍有数量较大的“老糖”库存需要消化,由此以来,在新榨季开始后,产区糖厂顺势下调了报价,糖市没有出现上个榨季初期时的惜售格局。从当前国内糖市情况来看,糖价比上个榨季同期低了很多,当前3550-3600元/吨的糖价相比去年10月末的糖价有近200元/吨的跌幅。另外,由于市场销售较好,当前新旧榨季过渡平稳,市场供应压力的消化较为提前。
以此来推测榨季末期糖市的情况,如果销售进度平稳,则糖源集中在糖厂手中的市场状况仍将发生,榨季末期的“翘尾”行情仍可期待,发生的时间点或许也有可能提前。当然,这还需要糖厂销售策略和宏观环境等因素的配合。
二、国际糖市产销状况类似中隐含变化
对于全球糖市而言,2007/2008榨季仍将呈现供应过剩的格局。国际糖业组织(ISO)在11月16日发布的季度报告中表示,预计2007/2008榨季全球糖市供应过剩量将达到1110万吨,高于2006/2007榨季的过剩量,供过于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不过一些新的变化也需引起我们注意。虽然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依然存在,但国际油价的快速上涨或许会令巴西这个最大的产糖国调整其食糖与酒精的生产比例。巴西的食糖与酒精的原料均为甘蔗,提高酒精产量则将缩减食糖产量。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巴西便开始推行酒精能源化,虽然1998年的食糖与酒精的比例调整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1998年的国际油价在12-16美元/桶运行,而当前的国际油价则已接近100美元/桶。况且,生物能源计划在欧美国家的推广力度仍在加强。这一因素有可能影响到食糖的性质,从而会对糖价产生长期影响。但对于国内糖市而言,其影响是非常间接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糖市供应充足,且对进口糖的依赖度较小。笔者认为,这一因素对2007/2008榨季国际糖市的影响或许与2006/2007榨季有所不同,影响程度可能加大。
三、国内糖市经销格局类似,糖厂在成本价附近的表现值得关注
近几个榨季,在国内糖市糖厂的半垄断地位似乎已较为巩固,并在2005/2006榨季、2006/2007榨季均表现出了糖源相对集中后对糖价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这两个榨季中,糖市的销售渠道发生了变化,直销的比例大大增加,而经销商的地位被削弱。这一格局在新榨季是否会延续?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7-11-19/4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