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我国罗非鱼产业发展迅猛 提高综合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


  从日前召开的第四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获悉,我国罗非鱼养殖业发展迅速,近10年来产量以平均每年23%左右的速度递增,稳居世界首位。但由于在罗非鱼的精深加工及产业化等关键技术领域与国际市场还存在一定差距,加之罗非鱼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美国、墨西哥等对罗非鱼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罗非鱼产业进一步发展仍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应主要采取七个方面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罗非鱼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国内罗非鱼产业的发展现状

  罗非鱼是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暖水性鱼类。由于其食性广、抗病力强、成长快、繁殖力强、环境适应性强,其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世界推荐的水产养殖品种。随着全球性海洋捕捞渔业资源的衰退,国际市场对水产养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众多的养殖品中,罗非鱼以其肉质厚、骨刺少、便于加工保鲜,而且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肉质细嫩、略有甜味、老少皆宜、无残毒、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食品的要求等优点,成为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际上被称为“21世纪之鱼”。

  中国大陆的罗非鱼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1978年起,中国大陆多次引入罗非鱼优良品种,这使我国罗非鱼养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罗非鱼产量逐年增长,1995年-2006年期间,我国罗非鱼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3%。

  我国罗非鱼产业发展迅速,养殖生产量居世界首位。据了解,罗非鱼在中国大陆的养殖分布很不平衡,南方沿海地区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的罗非鱼养殖发展迅速。2006年罗非鱼主要产区的产量占全国罗非鱼总产量的百分比分别为:广东47.3%、广西16.2%、海南17.5%、福建8.9%、云南2.7%。具体生产情况如下:

  广东省。是我国养殖罗非鱼最早、养殖面积最多和产量最高的地区。2005年全省罗非鱼出口量为7.1万吨,创汇1.6亿美元;2006年出口量为10.2万吨,创汇2.2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62.1%、60.3%。

  海南省。近几年罗非鱼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到2005年年底,全省罗非鱼养殖面积29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约19万亩,山塘、水库10万亩。全省罗非鱼总产量从2003年的10.1万吨上升至2006年的19.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7.5%。近3年该省罗非鱼产量增幅为31%,成为全省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品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养殖罗非鱼具备优良条件,养殖产量逐步上升,总产量从2003年的11.4万吨上升至2006年的1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6.2%。近3年全自治区罗非鱼产量增幅为19.3%。

  福建省。2006年该省罗非鱼总产量为9.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9%。这几年全省罗非鱼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云南省。2006年全省罗非鱼产量为30059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7%,居第五位。

  此外,江西、四川、湖南、贵州也有罗非鱼养殖,2006年产量分别为5779吨、2680吨、2491吨、765吨。

  在生产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近几年我国罗非鱼出口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连续几年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罗非鱼出口量为10.7万吨,出口总金额为2.31亿美元;2006年出口量为16.4万吨,出口总金额为3.69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2.8%和59%。其中美国为我国罗非鱼最大出口国。罗非鱼主要出口省份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青海、湖南、山东和辽宁等其他省份也有少量出口。

  --我国罗非鱼产业进一步发展具有较大优势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认为,我国罗非鱼产业进一步发展具有较大优势。

  气候条件适宜,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的气候有利于罗非鱼的生长,养殖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罗非鱼几乎全年都可以生长,是罗非鱼养殖自然条件最佳的地区。目前,广东、广西、海南、福建4省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以上,养殖产地和加工企业的集中,为发展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养殖技术日趋成熟。我国罗非鱼养殖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多种养殖模式,包括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流水养殖和与其他养殖品种混养等。无论哪种养殖模式,从苗种、饲料、加工等技术已能完全控制,在各个环节中都有良好的技术储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水产品 质量标准 品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