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攻坚过后是常态


攻坚过后是常态——英山神峰山庄长效扶贫机制的探索    农村新报讯 记者 徐思弘 吕博林 通讯员 万隆 李水淋

    3月,湖北脱贫攻坚发展年度报告出炉:全省147万贫困人口摘贫帽,1601个贫困村出列。英山县神峰山庄扶持的7个乡镇31个村3万多人就在其中。
    神峰山庄在经济资源贫乏到只剩下土壤和空气的穷乡僻壤,把准市场经济的“脉博”,激发贫困主体的“动能”,探索具备投入产出功能的可持续脱贫扶贫机制,在短短的三年里,不仅让大批贫困户变身致富能人,扶贫主体企业的规模也连年 “长个头”,而且这一模式正快速复制,惠及范围从一个村延展到30多个村。
    扶贫攻坚之后,发展常态如何持续?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要注重提高脱贫质量,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神峰山庄的探索或许告诉我们:扶贫不仅是限期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长期的经济课题,更契合“经世济民”的经济本意。

    卖“生态”——
    大山深处的脱贫攻坚

    3年前,在北京闯荡多年的商人闻彬军回到家乡,想为父老乡亲尽点心意。一番考察后,他发现家乡除了贫困之外,只有干净的土壤和空气。“这就是发展企业的资源,也是让家乡人脱贫致富的本钱。我就要从这原生态里‘掘金’!”时至今日,闻彬军见到记者时仍是满怀豪情。
    英山县孔家坊乡位于英山县西河流域中部,21个行政村中,有不少村组散落在大别山深处的山坳里,保持着纯天然生态面貌。2013年元旦,湖北先秾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后,2月,在产业园动工兴建神峰山庄。现在,这里已然立起一座面积5000亩的生态产业园,若干个种养基地镶嵌其中。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每个蔬菜基地配套一个小型猪场或鸡场,畜禽粪便转化成沼液和沼气。沼渣沼液进菜地,沼气进客房,蔬菜采摘后剩余的菜梗用作畜禽青饲料。
    “在我这里,蔬菜全部是无公害种植”、“一旦发现有人施用化肥,便解除合作关系”。这是闻彬军给公司定的“军规”。“猪-沼-菜”立体生态循环生产模式,产出200余种品质一流的健康食材,催生了“黑禧猪”、“竹筷子”、“当年味”等绿色商标。
    生产容易卖货难。为把这生态好品卖出“深闺”,营销出身的闻彬军独具慧眼,另辟蹊径,公司旗下开设了50多家旅行社,开遍武汉、九江、合肥、鄂州等城市。一辆接着一辆的旅游大巴载着看景的城里人满山跑,边走边看边听导游讲解,看着走着听着,一个个游客就成了买客,成了山庄的会员。
    3月31日一早,十几辆旅游大巴将山庄的停车场排得满满的。导游领着游客边游玩,边介绍山庄的货品,“我们这里猪要长到10个月、鸡要散养120天才能卖”。与城里市场上流行的“15天成鸡、3个月出栏的生猪”相比,显得格外诱人。
    “这些才是儿时的味道呀!”“这里的菜,哪里买得到?”游客们总禁不住感叹,追问。
    功夫没白下。闻彬军自豪地说:“每天,山庄接待400位游客,一半的人会成为会员。”而会员除了享受山庄产品极优惠的价格外,自然也成了山庄忠实的“粉丝”。
    心思花到极致,成功是必然的。2016年,神峰山庄农产品销售额高达1.7亿元。
    扶贫主体企业的培育为产业扶贫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然而仅有基础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被扶持的对象参与到经济循环中,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人,成为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扶贫其实是扶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物总有穷尽的时候,闻彬军说:“那不是产业扶贫,那是施舍。”除了让家乡人有吃有喝,还要让家乡人对致富有信心,生活有盼头,活得有尊严。他花大量精力和财力对不太具备 “人力资源开发价值”的贫困人进行培训,让他们具备在山庄就业谋生的本领,他还与周边农民,尤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建立合作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农户土地流转给农庄,农庄每年每亩给农户500斤稻谷;劳动力富足的家庭,还可承包基地种菜、养鸡、养猪,在自家就可形成一个小型生态循环系统;农户在山庄打工就业,则按工资结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蔬菜 沼气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