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攻坚过后是常态

网友投稿  1970-01-01  互联网

攻坚过后是常态——英山神峰山庄长效扶贫机制的探索    农村新报讯 记者 徐思弘 吕博林 通讯员 万隆 李水淋

    3月,湖北脱贫攻坚发展年度报告出炉:全省147万贫困人口摘贫帽,1601个贫困村出列。英山县神峰山庄扶持的7个乡镇31个村3万多人就在其中。
    神峰山庄在经济资源贫乏到只剩下土壤和空气的穷乡僻壤,把准市场经济的“脉博”,激发贫困主体的“动能”,探索具备投入产出功能的可持续脱贫扶贫机制,在短短的三年里,不仅让大批贫困户变身致富能人,扶贫主体企业的规模也连年 “长个头”,而且这一模式正快速复制,惠及范围从一个村延展到30多个村。
    扶贫攻坚之后,发展常态如何持续?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要注重提高脱贫质量,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神峰山庄的探索或许告诉我们:扶贫不仅是限期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长期的经济课题,更契合“经世济民”的经济本意。

    卖“生态”——
    大山深处的脱贫攻坚

    3年前,在北京闯荡多年的商人闻彬军回到家乡,想为父老乡亲尽点心意。一番考察后,他发现家乡除了贫困之外,只有干净的土壤和空气。“这就是发展企业的资源,也是让家乡人脱贫致富的本钱。我就要从这原生态里‘掘金’!”时至今日,闻彬军见到记者时仍是满怀豪情。
    英山县孔家坊乡位于英山县西河流域中部,21个行政村中,有不少村组散落在大别山深处的山坳里,保持着纯天然生态面貌。2013年元旦,湖北先秾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后,2月,在产业园动工兴建神峰山庄。现在,这里已然立起一座面积5000亩的生态产业园,若干个种养基地镶嵌其中。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每个蔬菜基地配套一个小型猪场或鸡场,畜禽粪便转化成沼液和沼气。沼渣沼液进菜地,沼气进客房,蔬菜采摘后剩余的菜梗用作畜禽青饲料。
    “在我这里,蔬菜全部是无公害种植”、“一旦发现有人施用化肥,便解除合作关系”。这是闻彬军给公司定的“军规”。“猪-沼-菜”立体生态循环生产模式,产出200余种品质一流的健康食材,催生了“黑禧猪”、“竹筷子”、“当年味”等绿色商标。
    生产容易卖货难。为把这生态好品卖出“深闺”,营销出身的闻彬军独具慧眼,另辟蹊径,公司旗下开设了50多家旅行社,开遍武汉、九江、合肥、鄂州等城市。一辆接着一辆的旅游大巴载着看景的城里人满山跑,边走边看边听导游讲解,看着走着听着,一个个游客就成了买客,成了山庄的会员。
    3月31日一早,十几辆旅游大巴将山庄的停车场排得满满的。导游领着游客边游玩,边介绍山庄的货品,“我们这里猪要长到10个月、鸡要散养120天才能卖”。与城里市场上流行的“15天成鸡、3个月出栏的生猪”相比,显得格外诱人。
    “这些才是儿时的味道呀!”“这里的菜,哪里买得到?”游客们总禁不住感叹,追问。
    功夫没白下。闻彬军自豪地说:“每天,山庄接待400位游客,一半的人会成为会员。”而会员除了享受山庄产品极优惠的价格外,自然也成了山庄忠实的“粉丝”。
    心思花到极致,成功是必然的。2016年,神峰山庄农产品销售额高达1.7亿元。
    扶贫主体企业的培育为产业扶贫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然而仅有基础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被扶持的对象参与到经济循环中,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人,成为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扶贫其实是扶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物总有穷尽的时候,闻彬军说:“那不是产业扶贫,那是施舍。”除了让家乡人有吃有喝,还要让家乡人对致富有信心,生活有盼头,活得有尊严。他花大量精力和财力对不太具备 “人力资源开发价值”的贫困人进行培训,让他们具备在山庄就业谋生的本领,他还与周边农民,尤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建立合作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农户土地流转给农庄,农庄每年每亩给农户500斤稻谷;劳动力富足的家庭,还可承包基地种菜、养鸡、养猪,在自家就可形成一个小型生态循环系统;农户在山庄打工就业,则按工资结算。
    600多名员工,经过培训,成为技术员、饲养员、服务员和演员。留守妇女、青壮年,哪怕七旬老人,都有让其发光发热的岗位。
    周爱玲是郑家冲村人,丈夫丧失劳动能力,公婆年迈多病,一家人举债为生。2013年,她将自家3亩土地流转给山庄,每年能收1500斤稻谷。同时,周爱玲应聘为山庄剧团的演员,公婆在基地也找了份活干,一家人年收入10万元以上。
    “以前靠救济,总觉得抬不起头,如今靠双手创造财富,我们的腰杆挺直了。”在山庄,像周爱玲这样的贫困户还很多,大家盼脱贫、想脱贫、争脱贫。
    32岁的沈小飞,是英山县金家铺镇黄林冲村人。2013年,她应聘到山庄上班,四年间,勤奋好学的她,从服务员做到客房部经理,如今刚刚被任命为神峰山庄合肥片区负责人,年薪上十万元。一人打工,全家脱贫,去年沈小飞一家顺利“销号”。
    打扮时尚的沈小飞,脸上扬着自信的微笑。她说,长这么大,终于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英山31个村、7个乡镇5000亩土地流转到山庄,3万多人经培训后在山庄从事生态种养、外派销售、旅游接待、餐饮服务等各色营生,脱贫致富自不在话下,这其中就有建档立卡必须限时脱贫的1003户。
    “穷不可怕,就怕缺了脱贫的志气。”闻彬军说,首先要让贫困户树立生活的自信,再让信心化为动力。现在的神峰山庄,讲解员、主持人、大堂经理、店长……这样“洋气”的职务司空见惯。她们大多不久前可能还是对前路一片茫然的愁苦人。
    自信起来的帮扶对象,参与到经济循环中的“战略合作伙伴”,自然会为企业发展,为基地建设倾心尽力。扶贫对象脱贫,产业扶贫主体共生共荣,切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从根本上解决了扶贫的内生动力。
    三年半,山庄先后完成了三期规模扩张,形成了滚动扩张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建有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先秾坛大舞台、水上餐厅、5个北京四合院等,固定资产达到1.6亿元。山庄直营店从湖北拓展到江西、安徽等省,企业规模迅速扩张。
    “企业参与扶贫,是双向受益。贫困户脱贫有靠山,公司扩张有基础。”闻彬军笑言,先定个小目标,今年先“复制”20个基地,向英山周边的罗田、麻城进军。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只有遵循经济规律,面向市场要活力,农民脱贫、农村变富,才有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