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九宫山里养“金鱼”


九宫山里养“金鱼”    农村新报讯 记者 张静 通讯员 汪承君
    18日,春日的九宫山,风和日暖。
    午后,记者走进通山县九宫山镇贩中村,来到通山洪茂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看到一个个鱼塘依次排开,水中央的增氧机正喷洒着水花,荡开一圈圈涟漪。
    “瞧,这水下密密麻麻在游动的都是鲈鱼。还有一个月就可上市了,一斤能卖到20多元呢。”合作社老板章文兵是个皮肤黝黑的汉子,他笑呵呵地向记者介绍,“我现在有56个鱼塘,800多亩水面,年产鲈鱼可达到240万斤。”扳起手指头,给我算了一笔账,以每斤20元的价格计算,年收入近4000万元,利润达800万元。
    鱼塘边,有20亩的水面被白色的塑料膜覆盖着,章文兵介绍,这是他的鱼苗孵化车间。
    “每年2、3、4月份,我们将鲈鱼苗放在这里,养一个月以后转到外面的大塘,等到每年的7、8、9月份,鲈鱼可以分批陆续上市。”别看章文兵外表憨厚,其实十分精明,他向记者解释,我省养殖鲈鱼的不多,大都靠广州、浙江供应。
    “别小瞧这些家伙,它们金贵着呢,夏天坐不得长途汽车。”因此,夏日的鲈鱼市场尤其火爆,章文兵的鲈鱼瞅着时机上市,抢高价出塘,可获得更高的利润。
    然而,洪茂的这个养殖基地里,鲈鱼并不是唯一的“住客”。
    章文兵介绍,最后一批鲈鱼苗养到5月份转到大塘后,孵化车间将迎来一批 “新客人”——南美对虾。“6月份下苗,9月份出塘,一亩能产1000多斤,可以卖到30元/斤,亩产效率3万元以上哩。”章文兵笑呵呵地说。
    特种养殖效益喜人,但谈到养殖,章文兵坦言,效益与风险是共存的。
    “鲈鱼和对虾都不好养,容易生病,风险太大。”章文兵说,自己其实是水产养殖的门外汉。
    早年,章文兵从事远洋补捞工作,长年在外,2012年他回乡创业,在崇阳承包了200亩水面学着搞特种养殖。一开始他不敢放手,购进的鲈鱼苗和对虾苗都不多,“养殖密度低,效益也一般。”
    2016年,章文兵请到了来自浙江的技术人员,在九宫山镇畈中村流转土地1000亩,吸纳76名渔民为社员,成立了洪茂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技术是特种养殖的关键,为了留住技术人员,合作社实行“三轮式”的合作模式,合作社入股55%,合作社技术人员入股25%,养殖人员入股20%。“这样一来,技术人员由员工变成‘主人’,他们在负责日常技术和管理工作时积极性大增。”章文兵介绍,技术人员现在都住在合作社里,以基地为家。
    有了技术作支撑,章文兵对特种养殖非常有信心。“到今年年底,洪茂合作社预计能实现产值4000万元,纯收入1000万元。”章文兵说,“明年,我还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吸引更多的社员入社,带领更多人致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鲈鱼 养殖基地 土地 着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