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学生社会实践多沾“泥土味”


学生社会实践多沾“泥土味”    农村新报讯 吴联平

    据报道,北京市近年来推行了初中生“学农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到田间地头,在老师指导下,组队犁地,收割水稻,体验田间农活,感受劳动者的辛苦。推行“泥土味”极浓的社会实践活动,值得推崇和倡导,让学生在田间大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学到了很多校内课堂不一样的知识和本领。
    孩子只在“温室”中成长,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就会变差,遇事处变不惊的心态和素质急需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学农”教育实践活动,显得尤为必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意思是说,抓教育不能让学生只在校内“死读书”,要走出校外、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田间,多沾自然气息,多沾泥土味道,与真实的社会生活融入一起,否则,就会从“死读书”变成“读书死”,甚至成为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成功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本领,否则难以适应生活、难以适应社会,更难以对社会作出大的贡献。成功的教育,就要试着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独立思考;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独立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独立完成;解放学生的双脚,让他们走适合自己的道路;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木偶式”教育,一辈子都离不开老师的“操纵指挥”,即使“木偶”演得再精彩、再绽放,一旦离开了老师的引导也就寸步难行。
    教育不只是注满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点燃一把火。给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简单的“注水”过程,这桶水最终能成为一桶“活水”还是一潭“死水”,还要看老师是否为学生点燃了那一把火。点火的过程,就是教学生学真本领、用真本领的过程。其中,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泥土味”极浓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个“点火”的开始。
    多让学生参加一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泥土味”学农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从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生活的能力,也为培养“三农”工作队伍打下了基础。
(作者单位:宣恩县委办公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田间地头 温室 办公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