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图文:省联社“楚商快贷”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襄阳“惠农通”为合作社注入“强心剂”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肖敏 通讯员 吴明荣 安霖 李星咏

    “多亏农商行送来了及时雨,让我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7月18日大清早,枣阳市隆兴园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阮联平指挥着工人,摘下1000多斤苕尖,连忙送往城区。他说,因为采用全绿色种植,合作社的白菜、娃娃菜、上海青等蔬菜扬名在外,远销广州、深圳等地。
    2013年,阮联平在七方镇集中流转土地4000亩,从事粮食种植、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他改变传统种养方式,坚持走无公害、绿色发展之路,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前期安装田间节水灌溉设施投入130余万元,建蔬菜冷库投入近50万元。”阮联平说,因为大量资金用于基础建设,今年春季生产就遇到了难题,种子、肥料和人工投入还缺近百万元。得知此情,枣阳农商行七方支行主动对接,及时为其发放70万元“惠农通”合作社经营性综合贷款。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种养殖专业大户、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襄阳农商行顺势而为,2012年创新推出“惠农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成员生产经营贷款。
    随后,该行成立专业服务团队,积极与农技、农机、畜牧等涉农部门协调沟通,摸清核实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息,通过签订三方帮扶协议,形成支农帮扶共同体。“通过渠道营销,以产业链为核心,将整个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客户,以合作社为纽带连接在一起,在政府确权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农村财产登记、评估、抵押办贷,引入合作社承担保证责任,解决了农村贷款抵押难题。”襄阳农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惠农通”已累计放款18.51亿元,累计支持6270个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
    该负责人说,“惠农通”以第一还款来源为核心,以正常经营和人品为基础,收回率达到100%;农商行还提供资金购买保险,一旦发生风险,由保险公司偿还,转移了风险。因为在襄阳运用效果良好,该金融产品已复制推广到全省农商行系统,不仅支持了大量农村经济主体,还成为合作社生产经营的“强心剂”。

    黄梅“阳光普照”贷款惠万家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吕博林 通讯员 熊再平 陈娟 张康

    “农商行的‘阳光普照’贷款手续简便、快捷,解决了农户的急需。”7月17日,提及“阳光普照”贷款,黄梅县五祖镇渡河村养殖基地负责人万林赞不绝口。
    从2015年开始,万林每年都从五祖支行贷款10万元发展水产养殖。在今年4月的黄梅农商行乡村振兴动员会上,万林又被授信30万元。拿到这笔钱后,他在巩固养殖基地的基础上,新建了一个纯净水厂,效益非常可观。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黄梅涌现出一大批种养大户。为满足种养殖大户资金需求,黄梅农商行于2009年推出“阳光普照”信用贷款,为广大农村经营大户送去及时雨。
    为此,该行各支行成立“阳光普照”贷款小组,深入农户家中了解种养、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情况,对有需求的农户逐户建档立卡。同时,农商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农民知晓该产品特点。
    2016年,分路镇五条路村农民周兴国等5人,合伙流转了150亩土地,成立兴国蔬菜合作社,专门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因为发展生产需要大量资金,周兴国首先就想到了农商行的“阳光普照”贷款。他们5人分别向分路支行申请,支行详细调查后,为每人发放10万元信用贷款。50万元贷款到手后,合作社生产走上正轨,当年销售额就超过400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土地 养殖基地 苍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