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省联社“楚商快贷”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网友投稿  1970-01-01  互联网

图文:省联社“楚商快贷”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朱萍 肖敏 通讯员陈德成 占仲文 支青 江欣

    图为:丹江口农商行客户经理走进顺鑫现代化养牛基地,向企业推介“楚商快贷”系列产品。(资料图)
    图为:老河口农商行通过发放“惠农通”贷款,为合作社发展注入金融活水。(资料图)
    图为:黄梅农商行“阳光普照”助力兴国蔬菜合作社发展壮大。(资料图)
    图为:在崇阳农商行“农门跃”扶持下,港口乡的黄艳炳在武汉创办东港木业公司,带动100余人就业。(资料图)
    图为:竹山农商行“家园贷”支持库区移民集中搬迁安置。(资料图)

    编者按:

    今年6月,中国银行业协会评出“2017年服务小微及三农百佳金融产品”,我省服务三农的主力金融机构——农商行独揽5席,分别是:省联社“楚商快贷”小微企业贷款、黄梅农商行“阳光普照”农村经营大户信用贷款、崇阳农商行“农门跃”异地农民工创业贷款、襄阳农商行“惠农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成员生产经营贷款、竹山农商行“家园贷”移民后扶资金担保贷款。
    今日,本报特推出“全国服务小微及三农百佳金融产品展示”专刊,介绍这5款特色
    金融产品,敬请关注。
    “万万没想到,我的药材能出口到日本。”7月4日以来,日本津村株式会社组团到英山考察,湖北宏图中药材公司总经理万雨露全程陪同,忙得不亦乐乎。
    早在2011年,万雨露就与津村株式会社合作,他种植的苍术、茯苓、柴胡等10多种药材,全部经对方出口到日本。仅去年,津村株式会社就从宏图公司买走3000万元中药材。“从创业之初,英山农商行就一直默默支持我。10多年来,累计为我贷款近亿元。”谈及如今的成绩,万雨露感慨颇多。多年前,他经营的宏业中药材合作社因收购药材,欠缺大量资金,陶河支行信贷员朱文达主动登门,为其发放10万元贷款。
    后来,他与津村株式会社签订苍术购销合同,又面临资金紧缺,贷款缺少担保,陶河支行通过小微企业流量贷,以其账户现金流为主要依据,向他贷款150万元。
    如今,在农商行支持下,宏图公司的药材年加工能力达到3000吨,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3万户药农走上脱贫致富路。
    万雨露所指的小微企业流量贷,是省联社“楚商快贷”小微企业贷款系列产品之一。一直以来,省联社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己任,积极组织研究地方市场,因地制宜创新贷款方式,为小微企业客户量身定做了一大批特色金融产品。
    2009年,“楚商快贷”小微企业贷款应运而生。“该产品突出交叉验证客户有关信息,进一步解决了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客户的纳税记录等信息核定贷款额度,以种类灵活多变的担保方式和多种组合贷款形式,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省联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楚商快贷”在全省范围推广后,迅速成为小微贷款的主打产品,极大地支持了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截至目前,该产品贷款余额达1109亿余元,累计服务55万多个小微企业。
    特别是2017年以来,省联社提出建设“三大银行”的战略规划,围绕湖北强省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信贷投放,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县域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新兴科技产业、绿色环保产业、民生工程等领域小微客户。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农商行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94亿元,增速11.47%;小微贷款户数15.67万户,比年初增加2.57万户;小微企业申贷率98.89%,同比提高0.4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省银行业的30%,支持的小微企业户数占全省银行业的36%,均居全省银行业首位。
    此外,省联社还成立微贷业务管理部门,指导各市县农商行成立小微客户专营部门,组建专门服务团队,推进信贷“五个转变”,大力推广经营类、消费类、银税互动类、线上网上类等“四种微贷模式”,切实提高小微企业对贷款的可获得性,从源头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襄阳“惠农通”为合作社注入“强心剂”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肖敏 通讯员 吴明荣 安霖 李星咏

    “多亏农商行送来了及时雨,让我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7月18日大清早,枣阳市隆兴园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阮联平指挥着工人,摘下1000多斤苕尖,连忙送往城区。他说,因为采用全绿色种植,合作社的白菜、娃娃菜、上海青等蔬菜扬名在外,远销广州、深圳等地。
    2013年,阮联平在七方镇集中流转土地4000亩,从事粮食种植、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他改变传统种养方式,坚持走无公害、绿色发展之路,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前期安装田间节水灌溉设施投入130余万元,建蔬菜冷库投入近50万元。”阮联平说,因为大量资金用于基础建设,今年春季生产就遇到了难题,种子、肥料和人工投入还缺近百万元。得知此情,枣阳农商行七方支行主动对接,及时为其发放70万元“惠农通”合作社经营性综合贷款。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种养殖专业大户、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襄阳农商行顺势而为,2012年创新推出“惠农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成员生产经营贷款。
    随后,该行成立专业服务团队,积极与农技、农机、畜牧等涉农部门协调沟通,摸清核实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息,通过签订三方帮扶协议,形成支农帮扶共同体。“通过渠道营销,以产业链为核心,将整个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客户,以合作社为纽带连接在一起,在政府确权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农村财产登记、评估、抵押办贷,引入合作社承担保证责任,解决了农村贷款抵押难题。”襄阳农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惠农通”已累计放款18.51亿元,累计支持6270个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
    该负责人说,“惠农通”以第一还款来源为核心,以正常经营和人品为基础,收回率达到100%;农商行还提供资金购买保险,一旦发生风险,由保险公司偿还,转移了风险。因为在襄阳运用效果良好,该金融产品已复制推广到全省农商行系统,不仅支持了大量农村经济主体,还成为合作社生产经营的“强心剂”。

    黄梅“阳光普照”贷款惠万家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吕博林 通讯员 熊再平 陈娟 张康

    “农商行的‘阳光普照’贷款手续简便、快捷,解决了农户的急需。”7月17日,提及“阳光普照”贷款,黄梅县五祖镇渡河村养殖基地负责人万林赞不绝口。
    从2015年开始,万林每年都从五祖支行贷款10万元发展水产养殖。在今年4月的黄梅农商行乡村振兴动员会上,万林又被授信30万元。拿到这笔钱后,他在巩固养殖基地的基础上,新建了一个纯净水厂,效益非常可观。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黄梅涌现出一大批种养大户。为满足种养殖大户资金需求,黄梅农商行于2009年推出“阳光普照”信用贷款,为广大农村经营大户送去及时雨。
    为此,该行各支行成立“阳光普照”贷款小组,深入农户家中了解种养、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情况,对有需求的农户逐户建档立卡。同时,农商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农民知晓该产品特点。
    2016年,分路镇五条路村农民周兴国等5人,合伙流转了150亩土地,成立兴国蔬菜合作社,专门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因为发展生产需要大量资金,周兴国首先就想到了农商行的“阳光普照”贷款。他们5人分别向分路支行申请,支行详细调查后,为每人发放10万元信用贷款。50万元贷款到手后,合作社生产走上正轨,当年销售额就超过400万元。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