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兔肉产量增速领跑肉类为哪般?


    见习记者张林萍

    随着我国耕地和水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加,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大,节粮型畜牧业成为诸多地方政府政策优选的方向。这其中,作为节粮型畜牧业中极具代表性的产业,养兔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兔肉产量年均增速明显,远高于其他肉类,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又蕴藏着什么样的商机?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

    记者:当前,我国兔肉消费与其他肉类相比,有何特征,兔业发展格局如何?

    武拉平:从数量来看,我国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已相对稳定,对禽肉的需求增幅也放慢,但牛羊肉和其他特色肉类的需求增速相对较快,特别是鹅肉、鸭肉和兔肉等都有较快增长。2007年~2017年,肉类产量年均增速为2.27%,猪肉增速为2.38%,牛羊肉增速分别为0.13%和2.02%,禽肉增速为2.74%,但兔肉产量增速则为3.47%,远高于其他肉类增速。在目前畜牧业经济发展中,兔产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背后原因有三个:市场需求的拉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产业特色的决定。

    长期以来,由于广大消费者对兔肉营养的认识不足,兔肉消费相对较少,人均消费量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兔肉消费区域集中在四川、重庆和广东等地。调查表明,仅四川省就消费掉我国兔肉产量的一多半,而其他多数地区的兔肉消费极少。与其他畜禽肉相比,兔肉营养成分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高蛋白、高赖氨酸、高磷脂,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近年来,得益于消费者对兔肉营养价值的认知不断增强,同时其他肉类产品受禽流感、口蹄疫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对其需求相对受到抑制,因而兔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除了受市场需求拉动外,技术的推动也是兔业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2011年以来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体系集聚了19位全国兔产业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在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治、环境调控、加工营销等方面联合攻关,并研发了一系列实用技术,同时,依托于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培训大批一线养殖户,大大提高了我国家兔养殖的技术水平和效率。

    同时,兔产业本身的特点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兔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启动、易管理”的特点。家兔养殖不仅具有绿色、“节粮节地”的特点,还能够安排就业,因为技术要求不高,中老年劳动力都可胜任。家兔能够提供优质的兔肉,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在对高质量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兔肉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趋势。

    记者:目前我国兔肉消费市场存在哪些短板?有何建议?

    武拉平:我国兔肉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但是目前兔肉消费还不普遍,消费频率普遍较低,消费潜力没有充分发掘出来。总体来看,我国兔肉消费市场存在“三个短板”:一是消费者对兔肉的营养和健康特性认知程度依然较低。消费者对兔肉的关注度并不高,影响了兔肉的消费。二是消费兔肉的场所较少。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1/3的消费者表示购买不便利是限制其消费的原因之一。三是消费者兔肉消费的习惯还没建立,兔肉食品的烹饪方法没有掌握。调研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消费者表示不喜欢兔肉的口感和不会烹饪兔肉,又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家庭就餐更倾向于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导致消费习惯也难以形成。

    为此,我提四条建议:一是通过现代媒体加强居民对兔肉营养特性的认知。除了兔肉有“三高三低”的优点外,兔子没有人畜共患病,因此食用更加安全。二是加强兔肉及其产品的品牌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兔肉营养和健康特性的进一步了解,兔肉消费量的增加是明显的趋势,但兔肉消费市场的长期发展和完善必须依赖产品质量的提高,因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产品质量提高和品牌的建设。三是在兔肉的销售过程中加强兔肉烹饪技术推广。由于兔肉带有土腥味,必须掌握烹饪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改善兔肉的口感,使消费者形成长期消费兔肉的习惯。四是结合当地的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开发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的兔肉加工产品种类达上百种之多,加工品省去了消费者的烹饪环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居民的消费。兔产品开发应该更好地与当地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文化相结合,这样会使兔肉的消费融入到当地的主流消费文化中,从而带动消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兔肉 饲料 其他肉类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