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塘村林下生态土鸡养殖场
肖雄文/图
在贵州省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干塘村林下生态土鸡养殖场,满眼翠绿,山林里不时传出鸡鸣声。45岁的杨昌玉一只手端着钵,一只手从钵中抓取玉米粒向空地上撒着,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杨昌玉是干塘村贫困户,搬到县城住进新房后,她在村里的合作社打工。“搬到城里去,回村里来喂鸡,一个月工资有2000多元,日子越过越滋润。”
而搬到县城之前,杨昌玉一家也是万般犹豫。“搬到城里去住当然愿意,但舍不得村里的土地,那可是我们的命根子,撂荒太可惜了。”杨昌玉说话耿直,一语道出了村里很多想搬而不愿意搬的群众的想法。
“收成看运气,收入靠救济。”尽管如此,要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干塘村的乡亲们还是犹豫不决。干塘村村主任陈红珍说,村里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动员工作,大伙不愿意在搬迁协议上签字,很多就“卡壳”在土地的问题上。
于是,如何盘活搬迁群众的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成为当地党委政府需要克服的难题。
“我们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把享受搬迁政策乡亲的土地流转过来,就不会撂荒啦。”陈红珍介绍,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干塘村成立了“干塘村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搬迁群众的山林地养殖土鸡。
“搬出去的乡亲获得土地流转费用,同时,搬迁到城里的乡亲,又可以到合作社务工。”陈红珍说,仅2017年3月至6月,合作社就支付务工费22万元。
“村里林地多,环境好,这是我们的优势。”怎样才能找好路子、拔掉穷根?从担任干塘村代理主任开始,陈红珍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村里养殖条件那么好,不如搞林下养殖。”于是,说干就干的陈红珍带头,开始摸索林下养鸡技术,慢慢地掌握了过硬的林下土鸡养殖方法,从一个“门外汉”成了当地有名的“养鸡女专家”,干塘村的林下土鸡养殖也越做越大。
“目前合作社共涉及贫困户67户330人,去年养鸡1万羽,出栏8800羽。”陈红珍指着满山跑的土鸡说,自2016年11月合作社成立以来,利用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已完成投资167万元,其中,合作社65%股权属于干塘村上万组、下万组村民。“2017年,合作社盈利13万元,5万元用于返还前期基金外,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330人每人分红263.5元。”
干塘村的林下生态土鸡,蛋白质高、脂肪低、口感好,逐渐打出了名声,在四川、湖南、云南等地都有销售。
据介绍,干塘村按照“党建引领、村社一体、星级管理”的发展思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土鸡养殖。“工资虽然不是很高,但够用啦,在外面打工,虽然高,但开支也大啊!”干塘村贫困户陈友明对现在的生活现状十分满足:“在村里打工,最起码可以照顾到家里。”
“下一步,要把生态养鸡产业发展壮大,解决更多人就业的问题,打消大家的搬迁顾虑。”陈红珍介绍,目前,全村已签订搬迁协议504户2385人,搬迁入住271户1307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9-04-28/14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