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噻嗪酮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噻嗪酮属于噻二嗪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型低毒仿生杀虫剂,又称飞虱宁、扑虱灵、稻虱灵(净)。主要剂型包括 99%、98.50%、98%、97%、95%、90%原药;8%展膜油剂; 50%、40%、400克/升、37%、25%悬浮剂;5%、20%、25%、50%、65%、75%、80%可湿性粉剂;5%、10%、20%、25%乳油;20%、40%、50%胶悬剂;20%、40%、70%水分散粒剂。该产品通过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致使幼(若)虫蜕皮畸形而缓慢死亡,或致畸形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死亡。一般在3~7天见到效果。

  产品特点

  1.噻嗪酮是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选择性杀虫剂,对害虫有很强的触杀作用,也具胃毒作用。对作物有一定的渗透能力,能被作物叶片或叶鞘吸收,但不能被根系吸收传导。对低龄若虫毒杀能力强,对3龄以上若虫毒杀能力显著下降。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但可缩短其寿命,减少产卵量,且所产的卵多为不育卵,即使孵化的幼虫也很快死亡,从而可减少下一代的发生数量。

  2.对害虫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对半翅目的粉虱、飞虱、叶蝉及介壳虫有高效,对小菜蛾、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无效。

  3.药效发挥慢,一般要在施药后的3~5天。若虫蜕皮时才开始死亡,施药后7~10天死亡数达到最高峰,因而药效期长,一般直接控制虫期为15天左右,可保护天敌,发挥天敌控制害虫的效果,总有效期可达1个月左右。

  4.在常用浓度下对作物、天敌安全,是害虫综合防治中一种比较理想的农药品种。

  5.噻嗪酮常与杀虫单、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烯啶虫胺、吡蚜酮、醚菊酯、哒螨灵等杀虫剂成分混配,生产复配杀虫剂。

  相关应用

  1.使用范围 适用于蔬菜、水稻、马铃薯、柑橘、棉花、果树、茶树等。

  2.防治对象 对一些鞘翅目、半翅目和蜱螨目具有持效性杀幼虫活性,可有效防治水稻上的叶蝉科和飞虱科,马铃薯上的叶蝉科,柑橘、棉花和蔬菜上的粉虱科,柑橘上的蚧总科、盾蚧科和粉蚧科。对半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类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

  在蔬菜上主要用于防治白粉虱、小绿叶蝉、棉叶蝉、烟粉虱、长绿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侧多食跗线螨(茶黄螨)、B型烟粉虱、温室白粉虱等。

  在果树上主要用于防治柑橘树的矢尖蚧等蚧壳虫、白粉虱,桃、李、杏树的桑白蚧等蚧壳虫、小绿叶蝉,枣树日本龟蜡蚧等。

  使用方法

  1.蔬菜害虫 防治白粉虱,用10%噻嗪酮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2.5%联苯菊酯乳油5000倍液混配喷施。

  防治小绿叶蝉、棉叶蝉,用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1000倍液喷雾。

  防治烟粉虱,用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1500倍液喷雾。

  防治长绿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用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2000倍液喷雾。

  防治侧多食跗线螨(茶黄螨),用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2000倍液喷雾。

  防治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用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

  2.果树害虫 防治柑橘矢尖蚧等蚧壳虫、白粉虱,用25%噻嗪酮悬浮剂(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37%噻嗪酮悬浮剂1200~1500倍液喷雾。防治矢尖蚧等蚧壳虫时,在害虫出蛰前或若虫发生初期进行喷药,每代喷药1次即可。防治白粉虱时,从白粉虱发生初盛期开始喷药,15天左右1次,连喷2次,重点喷洒叶片背面。

  防治桃、李、杏树桑白蚧等蚧壳虫、小绿叶蝉,用25%噻嗪酮悬浮剂(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37%噻嗪酮悬浮剂12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桑白蚧等蚧壳虫时,在若虫孵化后至低龄若虫期及时喷药,每代喷药1次即可。防治小绿叶蝉时,在害虫发生初盛期或叶片正面出现较多黄绿色小点时及时喷药,15天左右1次,连喷2次,重点喷洒叶片背面。

  3.水稻害虫 防治水稻白背飞虱、叶蝉类:在主害代低龄若虫始盛期喷药1次。每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60公斤均匀喷雾。重点喷洒植株中下部。

  防治水稻褐飞虱,在主要发生世代及其前一代的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盛发期各喷药1次,可有效控制其为害。每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8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重点喷植株中、下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喷雾 水稻 柑橘 杀虫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