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红原牦牛社社联合再造老产业


    本报记者张艳玲

    草原面积15万亩、各类牲畜1万余头、参社社员1万余人……这是四川省红原县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下称联合社)聚拢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去年8月,红原县44个合作社抱团成立联合社,被赋予改变红原牦牛产业“小散弱”格局,带动贫困农牧民增收脱贫的双重任务。更攀联合社将如何运作?将对红原牦牛产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助力贫困农牧民增收?

    粗放经营——生态好产品却无好收益

    “肉可食,乳可饮,毛皮可用,连粪便都能生火取暖……”说起高原之舟牦牛的好,联合社社长八宝停不下来。

    资料显示,全球仅存1700万头牦牛,其中95%生长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以红原为中心的四川、青海、甘肃三省11个县是全世界牦牛集中度最高、可形成牦牛乳制品产业化生产的地区。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红原县孕育出了牦牛的优良品种——麦洼牦牛,被誉为“牦牛之乡”。牦牛产业一直是红原的支柱产业,是全县牧民日常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当下绿色生态、有机等健康理念受到社会推崇的大背景下,业内对牦牛产品十分看好。“青藏高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放养方式保障了牦牛产品天然、绿色的品质。”红原牦牛乳业董事长谢剑告诉记者。

    然而,“看到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红原牦牛产业仍处于低收入、低产出的粗放经营阶段,存在牦牛产品单一、产业化程度较低、精细加工能力较弱、市场拓展不够广等诸多突出问题。”红原县县长嘉央罗萨说。

    红原牦牛酸奶产业曾面临的困境很能说明问题。“牦牛酸奶加工工艺简单,牧民像蒸馒头一样在家里自己制作。也正因为如此,过去很少有人考虑牦牛酸奶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县里仅有的几个酸奶小作坊也是无生意可做。”八宝介绍说,酸奶加工方式长期处于粗放状态,产品包装再简单不过了,很难保证产品质量,且保质期短,对外出售也很廉价。

    形成合力——延伸产业链打造红原牦牛品牌

    2016年8月,红原县44个合作社抱团,成立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拥有草原面积15万亩、牲畜1万余头,覆盖全县11个乡镇34个村。

    “联合社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进行联合和合作,通过统一的企业产品标准、统一品牌体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包装、统一产品营销,有效提升牦牛产业组织化程度,打造优质高端牦牛品牌。”红原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生产计划,更攀联合社将主要围绕牦牛产业,以奶类制品和肉类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其中,奶制品将包括鲜奶、酸奶、牛奶冰糕、奶酪等9个品种,年生产奶类达450吨;肉类产品包括精品分割牦牛肉、牦牛肉食品、血肠、牦牛杂类火锅等6个品种,年生产肉类达180吨。(下转第2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牦牛 产业化 肉类 草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