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浙江农资监管引入“互联网+”


本报讯近日,浙江省农资监管信息化培训会议上传出消息,自2011年5月,浙江省农业厅推出《关于推进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以来,浙江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成果丰硕,相关企业、网店销售农资商品先要进行备案,将商品信息数据传送到信息化平台,农业执法机构再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商品即被赋予一个全省通用的商品编码;不能通过审核的商品,不得进入系统,经营单位需要下架或退货,从而实现市场准入控制。当购买者遇到问题商品时,凭小票即可追溯到产品来源,十分便利。农业部门执法人员通过网上巡查,可实时查看试点单位产品的销售信息。

长期以来农资销售行业准入门槛低,商户数量多、规模小、分布面广,执法部门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有很大难度。为了改变传统农资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散、小、乱、差局面,2011年5月,浙江省农业厅经过充分酝酿,推出了《关于推进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旨在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信息系统,对农资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建立起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新型农资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该《意见》明确了农资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开发软件和搭建平台。开发全省统一的系统软件,包含农资实时监管操作平台和农资实名购销平台,设置信息管理、备案审核、台账管理、查询追溯、安全预警、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二是建立完善基础数据库,做好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农资商品基本信息录入。三是推广使用条形码和POS机,引导实名购销。

“为了适应农资监管的新形势,通过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力推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着力解决农资监管的责任落实,并以此提高监管效率。”省农业行政执法总队工作人员表示。(综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市场准入 规模小
上一篇 : 你问我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