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当前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范围也正在孕育着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农业科技对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今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后,全国各地广大农业干部和农业科技工作者都很振奋,一致认为中央1号文件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如何贯彻好中央精神,尽快把农业科技创新落到实处,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最近,我们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省、重庆市调研,与51位专家进行了座谈,并到实地考察,专家们提出不少落实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对制定科技政策很有参考价值。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十分迫切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对新一轮世界科技挑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根本途径。实现农业稳定发展、持续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长期根本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一方面,社会对农产品数量需求刚性增长,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仅靠农业水土资源大幅度增产余地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实现增产已难以为继。2011年我国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2127万吨,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85.8%,已达到历史新高,再稳定大幅度增产难度很大。也就是说,今后仅靠传统的农业科技很难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难以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二)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强大动力。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小规模生产和松散型合作经营仍占主体地位,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但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这些特征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要靠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的瓶颈制约,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通过科技创新建立农业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农业科技创新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总体呈偏多发生态势,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和农田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要求十分迫切。仅靠一般的传统科学技术是难以解决的,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对土壤、肥料、水分、光热资源等提供高效利用技术、耕地保护与替代技术、精确施用技术、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防控技术、生态农业与环境工程技术等,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技术体系。

    (四)农业科技创新是迎头赶上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已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当前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科技创新:一是以生物技术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如转基因技术,通过转基因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品质、抗病虫能力和抗逆性等。二是农业信息技术要有新的突破,在农业信息资源的处理和获取、农业系统模拟与数字农业、农业生产管理与专家系统和农业遥感与信息实时处理等方面迅速向生产、生态和生活各环节渗透。三是要对高产值、高效益的工厂化种植、养殖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通过发展高效集约型的农业技术,突破一些地区资源紧缺的局限性。

    二、农业科技创新具有特殊性

    专家反映,农业科技创新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与工业部门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一)公共性。农业科技创新的服务对象和应用者是千家万户的农民,很多科研成果不能完全地转化成企业利润,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具体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创新面向的是广大农民,科技成果必须以廉价的方式让农民应用,成果的效益尽量留给农民,这就决定了科技创新不能只靠市场机制;二是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既要争取经济效益,又要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就决定了农业科技创新要受需求不足和供给不足的双重约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统农业 可持续发展 粮食 农业生产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