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亩产1000公斤 攻关推广看广东


  广东将为实现亩产1000公斤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看点

  此次签约后,有关方面将组成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小组,发挥区域及“产学研企”结合的优势,通过育种、栽培和肥料等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广东将在多个水稻高产示范点、华农本校甚至普通农户的稻田中开展超级杂交水稻试验,为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提供配套技术支持。

  南方日报讯 (记者/雷雨 实习生/邢思悦 通讯员/蒙丽)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正在攻克的世界性难题。未来,广东将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昨 日,华南农业大学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葛林美(中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三方合作攻关项目签约仪式。据悉,广东将作为超级稻的攻关基 地之一,在育种、栽培、配套技术等方面作贡献。

  超级杂交稻呼之欲出

  去年9月,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湖南隆回取得了亩产平均单产926.6公斤的突破。“这意味着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目标的实现”,袁隆平院 士的“副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教授告诉记者。科学家总是勇攀高峰,袁隆平团队于是将目标进一步瞄向了亩产1000公斤,然而 这并不容易。

  “超级杂交水稻不能仅仅停留在试验田中,要大规模推广,必须要有综合配套。”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中心主任陈志强教授表 示,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为全国稻作科学家提出了共同的目标,但在推广中还有很多难题。比如,在台风多发的广东,水稻抗倒伏问题十分突出;另 外,要实现超高产,配套技术、肥料等必不可少。

  据悉,此次签约后,三方将组成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小组,发挥区域及“产学研企”结合的优势,通过育种、栽培和肥料等多学科的协同攻关,提高先 进配套技术的集成度,形成具有广东区域特色“良种+良法”技术体系,为袁院士提出的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攻关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提供多学科集成 的技术物化平台及跨省域产学研联合的科技攻关新模式。

  陈志强表示,广东将在多个水稻高产示范点、华农本校甚至普通农户的稻田中开展超级杂交水稻试验,为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项目目标提供配套技术支持。

  推广应用面临难题

  “尽管超级杂交水稻亩产不断取得突破,但实际生产中还有一定产量差距。”据马国辉介绍,目前在湖南,中稻亩产量可以达到700公斤,早稻和晚稻 分别可以达到410和550公斤。造成产量差距的原因何在?马国辉认为,配套技术的研究跟不上杂交稻种子的研究,另外,由于成本等原因,超级杂交稻很难在 普通农户中推广应用。

  除了技术,粮食增产的难点还有社会原因。陈志强认为,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用耕地不断让位给建设用地,以广东为例,城市周边的高肥力 土地大量流失,变成了房地产用地,目前2/3以上都是中低产田。同时,马国辉还指出,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科学种田在很多农村根本做不到,“以前 有种说法,农村是‘386199部队’,现在只有‘99’部队在耕田”。

  “如果每个农户能增产50公斤,对于中国粮食总量的增加也是意义重大的。”马国辉认为,我国是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总量需求依然急迫,只有充分运用现代高产栽培技术,才能大幅度提高产量。陈志强也认为,在粮食安全问题突出的背景下,超级杂交水稻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专家建言改善补贴政策

  近年来,杂交水稻技术在惠及亿万人的同时,也不乏质疑的声音。

  有机食品是当今人们十分推崇的理念,这是不是意味着杂交水稻也要排除在外?“优质和高产并不矛盾。”马国辉说,从育种角度来讲,现在国家杂交水 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也启动了优质稻研究,广东会在优质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农业部的优质稻标准,目前培育的超级水稻已达到各项指标,可以满足消 费者对营养的需求。”

  去年,国家专门颁布“限价令”,抑制杂交水稻种子涨价。有人指出,不断攀升的杂交稻种子价格,给农民增收带来了负担,而农产品涨价又加剧了通货膨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粮食 种子 早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