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云南突破两系杂交稻制种难题


  历经20余年摸索研究,我省突破两系杂交稻制种难题,首次在高原低纬度梯田建立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研究形成应用于种子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的 高产高效安全制种技术体系,实现千亩连片制种平均亩产量超300公斤,验收最高亩产量423.7公斤,创造了大面积两系制种生产全国高产纪录。

  由省农科院粮作所、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水富县种子管理站组成的“云南两系杂交稻安全高效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组,利用云南丰富多样的气 候环境资源,在高原低海拔条件下对主要两用核不育系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育性转换规律、亲本生育特性模型进行系统研究,对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进行创新,实行 亲本播期后移方法保证两系杂交稻种子纯度,构建了制种双亲的生育特性模型指导播差期的确定和花期预测,形成了两系杂交稻高产异交群体栽培模式,激素 “920”提高异交结实率等相关技术集成,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的云南两系杂交稻高产高效安全制种技术体系,首次在高原低纬度梯田建立了大面积稳定的制种 基地,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

  我省著名水稻专家卢义宣及其团队研发的“云光”系列云南软米两系杂交稻享誉全国。

  其中“云光17号”于2010至2012年连续3年被农业部推介为面向全国推广的农业主导品种,“云光14号”成为我省首个走出国门的自主知识 产权杂交稻品种,“云光109”在国内首次实现“大米天然配方”。云南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取得的这一重大突破,不但解决了两系杂交稻制种产量低、纯度不保 障、基地不稳定和技术不完善等难题,达到了高原低纬度梯田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力促进了云南自主知识产权两系杂交稻在云南及周边国家的 推广应用。

  此外,项目组突破地域限制,采取中、西部结合和省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在云南水富、湖北仙桃等地建立两系制种基地。截至去年底,制种基地累计制 种82588亩,生产种子1831.8万公斤,总产值1.97亿元;生产应用1014万亩,增产稻谷8.1亿公斤,新增产值16.3亿元;制种农户增加纯 收入6614.9万元。其中,2009至2011年累计制种14160亩,生产种子363万公斤,产值3924万元;累计推广种植两系杂交稻201.9万 亩,增产稻谷1.61亿公斤,新增销售收入3.23亿元,制种农户新增纯收入1658.5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制种 种子 梯田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