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航天育种成农业救星 太空南瓜重360斤


专家认为,航天育种不单是追求果型大、产量高,抗病、抗旱等其他优良性状也是育种学家追求的目标。

空间诱变与核辐射不沾边

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出自“太空种子”的农产品正在慢慢走进人们的生活。但由于对空间诱变技术不了解,特别是今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之后,人们不免谈“辐射”色变,从而担心这些产品的安全性。

庞欣解释,其实空间诱变与核辐射不沾边。

实际上,种子空间诱变属于种子常规培育中物理诱变的辐射诱变。辐射诱变是在地面用钴-60射线对种子进行照射,种子本身并不会沾染到放射性物质,生产的果实可以安全食用。与空间诱变具有“亲缘关系”的辐射诱变已有100年的历史,我们吃到的很多新品种都是辐射诱变育种的结果。

种子空间诱变是在微重力条件下,将太空中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等高能粒子作为辐射源,通过诱变作用使植物产生各种基因变异,种子本身也不会沾染到放射性物质。而受核辐射污染的食品之所以不能食用,是因为其中含有放射性物质。

种子诱变后基因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食品安全到底有没有影响?“假如一个基因序列原来是‘1234’,上太空后变成‘3214’,也就是说,空间诱变并没有导入任何外源基因,仅仅是植物自身基因组序列发生了改变。”庞欣表示,航天诱变的果实与常规辐射诱变育种获得的果实是一样的。

专家强调,上过太空的种子返回地面后需要很多代的培育,转化为成果之后还需要在鉴定之前提供成分分析报告,其中包括毒理、营养成分等检测。这种安全性检测很严格,最终通过审定的品种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放心食用。

但是专家表示,目前在超市上可见的“太空种子产品”在价位上跟普通食品没有太大差异,很难分辨,因为目前国家并未要求对其进行标注。希望食品法做出相应标识规定。

新闻背景分析

为什么要进行航天育种

本报记者赵雪朱丽

一般植物种子产生自然变异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为了让植物快速按照人类需求生长只有两种方法:使用高成本改变自然环境,或使用低成本改良种子。航天育种的原理,是用返回式卫星或太空飞船搭载种子到高度500公里以下的近地空间辐射带区域,利用太空环境影响种子,让种子基因产生遗传性诱变,以此获得人类需要的优良性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蔡震波告诉记者,人类的航天育种,其实缘于一次偶然。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艘太空飞船到月球执行任务,当局同意宇航员可以带上一定数量的个人物品,于是一位森林员工出身的宇航员将4棵树苗和500粒树种带上了飞船。返回地球后,宇航员将这些树苗和树种种在山上。他意外发现,生长出来的树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大部分失去了原来的特性,一部分长势比原来好。后经研究发现,是恶劣的太空环境让种子产生了遗传性诱变。从此,人类在杂交、物理及化学诱变等多种常规育种方法之外,又增加了一项航天育种手段。现在,那片“太空树”所在的山林,已经成为美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月亮森林公园。

“培育一个优良品种要经过一系列的繁杂过程,时间一般长达8年。而航天育种则可以将筛选出来的种子送到太空进行遗传性基因诱变后直接进行筛选和种植,过程最多5年。”蔡震波介绍,我国的航天育种始于1987年,对改变我国优良种子严重缺少以及粮食安全状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个国家进行航天育种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具有返回式卫星或太空飞船技术,目前国际上只有我国、美国以及俄罗斯掌握这一技术,因此全球也只有这3个国家能够进行航天育种。(本报北京9月10日电)

航天育种待解之谜

本报记者朱丽赵雪

太空搭载的种子经过变异,会给人类带来惊喜。但为什么只有一部分种子能够形成优良性状?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种子变异,作用机理是什么?

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研究员介绍说,我国关于空间诱变机理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策略一是通过对空间环境中的宇宙线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因素分别进行一一排查和分析,来验证哪些或哪个因素能使种子产生变异;二是通过对太空搭载诱变获得的突变个体与其原始亲本进行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的比较分析,以寻找突变发生的内在原因,再反推回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南瓜 品种 剂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