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设施农业曙光赤峰“闪亮”


      赤峰,这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塞外名城,因其是中华第一龙发源地而闻名于世,因而也赢得了无数人的目光,现在,来赤峰市观光的游客还有一件更为吸引眼球的事情在等着他们,那就是,名气越来越大的赤峰设施农业。

  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设施农业的“保护伞”

  赤峰设施农业的成功得益于各级政府在资金、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自2007年以来?赤峰市设施农业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强势推进?目前已达到56万亩,占自治区的60%。内蒙古自治区每年投入设施农业启动资金5000万元,并列入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

  即便是在赤峰市政府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每年用于设施农业方面的专项配套资金也从未低于1000万元,各旗县区把水利、林业、移民、扶贫和水电配套补贴资金等专项资金“打捆”使用,围绕设施农业发展项目,每年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带动全市每年1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总投资达18亿元。

  有了资金上的保障,赤峰市设施农业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机。赤峰市市委书记杭桂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2004年开始,赤峰市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强力推进,赤峰市的设施农业已经涌现出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专业村、专业乡,今年,日光温室目标达到100万亩。”

  然而,仅凭借资金就想要做好设施农业是不够的,没有过硬的技术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发展设施农业自然条件并不十分理想的赤峰市,尤其是在没有发展设施农业基础的地方,老百姓甚至不知设施农业为何物,更谈不上技术了。

  为此,赤峰市各级农业部门和科技人员狠抓科技服务,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培育壮苗、大垄高畦等十项“科技套餐”,使全市设施农业栽培中新品种应用率达到98%以上,新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通过抽调技术骨干,组建蔬菜服务中心,充分挖掘和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选拔100名有5年以上种菜经验的能手,经过培训后,分配到各蔬菜种植小区担任技术员,由政府发工资。从山东寿光、辽宁等地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农民技术员,充实到一线阵地。

  松山区——赤峰设施农业的“排头兵”

  赤峰市松山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设施农业作为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是避灾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也是现代农业的显着标志。赤峰市属于一个十年九旱的地区,以避灾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为标志的现代农业被松山区当作“救命稻草”,2009年,赤峰地区大旱,松山区的设施农业就显示出了优越性。

  赤峰市松山区农业局局长许振华谈到设施农业颇有感慨:“近年来,松山区坚持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突破口,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松山区设施农业从2003年的1.35万亩发展到2008年底的11.7万亩,形成了较规范化、规模化的日光温室、冷棚群以及瓜果、蔬菜、食用菌产业区。全区年生产蔬菜能力达到85万吨以上,品种达50余种,年可实现产值8.5亿元,种植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

  那么为何松山区的设施农业走在了赤峰市前列,并成为赤峰市农业的“排头兵”?许局长把“成功”归纳为五点:“首先是各级政府的重视,再就是组织干部和农民不断参观学习,当地有句顺口溜“坐屋说一天,不如到地看一看”。现在有不少农民成为了技术员,这都归功于观摩学习。三是加强资金统筹,现在松山区形成了“财政投资+银行贷款+企业投资+农民自筹”的投资结构。四是抓好技术服务,松山区成立了全市首家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率先实行农民技术员聘用制。五是设施农业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辛勤劳动+科学种植=发家致富

  近些年,宁城县一直以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重点工作。截至2008年6月,宁城县设施农业总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可产蔬菜88万吨,实现产值近10亿元,仅设施农业一项人均收入达13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1%。在宁城县万佳蔬菜专业合作社,记者就遇到这样一位种植大户高海涛。在当地人眼中,高海涛是一位闲不住、头脑灵活,又懂管理的农民,2006年,他组织农民搞多种经营,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使万营子村成为全县乃至全市日光温室辣椒专业村,户均达到3个棚,农民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看到了设施农业的大好前景,高海涛又自己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起了万米日光温室园区(占地400亩),使大双庙一肯中万亩辣椒园区基本形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设施农业 蔬菜 日光温室 生产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