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设施农业曙光赤峰“闪亮”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1-25  互联网

      赤峰,这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塞外名城,因其是中华第一龙发源地而闻名于世,因而也赢得了无数人的目光,现在,来赤峰市观光的游客还有一件更为吸引眼球的事情在等着他们,那就是,名气越来越大的赤峰设施农业。

  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设施农业的“保护伞”

  赤峰设施农业的成功得益于各级政府在资金、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自2007年以来?赤峰市设施农业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强势推进?目前已达到56万亩,占自治区的60%。内蒙古自治区每年投入设施农业启动资金5000万元,并列入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

  即便是在赤峰市政府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每年用于设施农业方面的专项配套资金也从未低于1000万元,各旗县区把水利、林业、移民、扶贫和水电配套补贴资金等专项资金“打捆”使用,围绕设施农业发展项目,每年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带动全市每年1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总投资达18亿元。

  有了资金上的保障,赤峰市设施农业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机。赤峰市市委书记杭桂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2004年开始,赤峰市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强力推进,赤峰市的设施农业已经涌现出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专业村、专业乡,今年,日光温室目标达到100万亩。”

  然而,仅凭借资金就想要做好设施农业是不够的,没有过硬的技术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发展设施农业自然条件并不十分理想的赤峰市,尤其是在没有发展设施农业基础的地方,老百姓甚至不知设施农业为何物,更谈不上技术了。

  为此,赤峰市各级农业部门和科技人员狠抓科技服务,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培育壮苗、大垄高畦等十项“科技套餐”,使全市设施农业栽培中新品种应用率达到98%以上,新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通过抽调技术骨干,组建蔬菜服务中心,充分挖掘和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选拔100名有5年以上种菜经验的能手,经过培训后,分配到各蔬菜种植小区担任技术员,由政府发工资。从山东寿光、辽宁等地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农民技术员,充实到一线阵地。

  松山区——赤峰设施农业的“排头兵”

  赤峰市松山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设施农业作为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是避灾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也是现代农业的显着标志。赤峰市属于一个十年九旱的地区,以避灾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为标志的现代农业被松山区当作“救命稻草”,2009年,赤峰地区大旱,松山区的设施农业就显示出了优越性。

  赤峰市松山区农业局局长许振华谈到设施农业颇有感慨:“近年来,松山区坚持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突破口,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松山区设施农业从2003年的1.35万亩发展到2008年底的11.7万亩,形成了较规范化、规模化的日光温室、冷棚群以及瓜果、蔬菜、食用菌产业区。全区年生产蔬菜能力达到85万吨以上,品种达50余种,年可实现产值8.5亿元,种植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

  那么为何松山区的设施农业走在了赤峰市前列,并成为赤峰市农业的“排头兵”?许局长把“成功”归纳为五点:“首先是各级政府的重视,再就是组织干部和农民不断参观学习,当地有句顺口溜“坐屋说一天,不如到地看一看”。现在有不少农民成为了技术员,这都归功于观摩学习。三是加强资金统筹,现在松山区形成了“财政投资+银行贷款+企业投资+农民自筹”的投资结构。四是抓好技术服务,松山区成立了全市首家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率先实行农民技术员聘用制。五是设施农业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辛勤劳动+科学种植=发家致富

  近些年,宁城县一直以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重点工作。截至2008年6月,宁城县设施农业总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可产蔬菜88万吨,实现产值近10亿元,仅设施农业一项人均收入达13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1%。在宁城县万佳蔬菜专业合作社,记者就遇到这样一位种植大户高海涛。在当地人眼中,高海涛是一位闲不住、头脑灵活,又懂管理的农民,2006年,他组织农民搞多种经营,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使万营子村成为全县乃至全市日光温室辣椒专业村,户均达到3个棚,农民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看到了设施农业的大好前景,高海涛又自己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起了万米日光温室园区(占地400亩),使大双庙一肯中万亩辣椒园区基本形成。

  绿色蔬菜当道 有机蔬菜独辟蹊径

  依旧是那块土地,但是,农民的收入确实今非昔比。

  在松山区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的全家梁设施农业园区,记者看到这里的日光温室排列得错落有致,松山区农业局许振华局长说,作为松山区率先发展的一个设施农业村,北洼子村目前有设施农业1.1万亩,年产无公害蔬菜6000万公斤,产值达1.2亿元。现在穆家营子镇是全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效益最好的一个设施农业镇,已经达到了28000亩。”

  “2004年开始搞蔬菜大棚?当初只是试试看,没想到第一茬黄瓜就收了2000多块钱,比种地强多了,从2006年开始种青椒,当时一个棚能收入一万多块钱吧,2009年的时候,我就又建了一个棚,现家里已经有4个棚了,平均能收入个七八万块钱,生活比以前好了。”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的于志杰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元宝山区康绿源绿色蔬菜产业园区,记者了解到,园区内的朝阳山蔬菜基地已经被认定为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目前,园区已建成面积2.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5万亩,塑料大棚7000亩,露地蔬菜3000亩,年产各种蔬菜30万吨。2008年5月,园区与元宝山区美丽河镇后美丽河村合作,成立朝阳山蔬菜基地,为当地百姓谋划致富项目。

  搞设施农业的村庄很快实现了发家致富,有的人并不满足于搞绿色蔬菜种植,独辟蹊径搞有机蔬菜在当地成为一种趋势,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有机蔬菜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赤峰市第一家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楚东现代农业园区就是其一,正在暖棚里“侍弄”紫色油菜的楚东现代农业园区熊国强总经理告诉记者,“这种紫色的蔬菜叫紫冠油菜,因为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这种有机蔬菜洗干净后就可以直接食用。”

  记者了解到有机蔬菜被业界专家誉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而楚东总经理熊国强正是慧眼识珠看上了有机蔬菜未来的发展前景才“孤注一掷”的。

  但是,有机蔬菜的种植对生产基地、栽培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异常苛刻,面对这块不好啃的“骨头”,楚东现代农业园区也在不断摸索着前行。

  楚东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熊总表示,这样的问题他早有准备。楚东有机蔬菜栽培基地专门聘请北京知名专家进驻园区长期进行技术指导,在销售环节与北京的两家公司签订了协议,2009年12底已有一批有机蔬菜运往北京销售,并得到了市场方面的高度认可。

  在摸索过程中,楚东还做着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2009年10月份楚东现代农业园区的蔬菜顺利通过有机蔬菜权威部门的认证。熊总的胸有成竹让记者感到,有机蔬菜这块“骨头”楚东现代农业园区不但啃得了,还完全可以“消化”。

  为了让记者实地感受有机蔬菜的“魅力”,园区工作人员让大家品尝了这种紫冠油菜。第一次生食油菜,却发现有机蔬菜的口感的确清脆细腻,没有想像中的粗糙。楚东现代农业园区农艺师告诉记者:“有机蔬菜的最大优点是不含有害物质,营养丰富,像球茎甘蓝要比叶用甘蓝营养高一倍,比如说维C,它可能高出0.5到1倍。”目前,这个园区已完成一期2830亩日光温室的建设,建成暖棚400余栋,有机蔬菜的品种已达到22个。园区规划总面积1.1万亩,总投资预计1.5亿元。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带动2000多户农民致富。

  “乘上科技车,产出放心菜。”这是当地流行的一句顺口溜,不难看出,赤峰设施农业的种植观念已经深深植入老百姓的心里。



http://farm.00-net.com/news/12/2010-01-25/14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