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良种繁育推广对粮食增产的作用


  作者: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站长 汤其林

  良种更新换代对河南省粮食单产提高的贡献

  在提高粮食单产诸多因素中,良种贡献率一般认为40%以上。

  2004年~2007年,河南省小麦总产量由504亿斤提高到599亿斤,增加95亿斤,平均单产由680斤/亩提高到760斤/亩,提高了80斤/亩,平均每年增加20斤/亩。主要原因是全省小麦品种进行了第九次更新换代,一批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如郑麦9023、新麦18、周麦18等大面积推广应用。

  2002~2007年河南省小麦、玉米、水稻分别进行第九次、八次和七次更新换代。这一时期平均单产小麦提高14.6%,玉米提高6.3%,水稻提高7.8%。

  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分析

  小麦、玉米和水稻是河南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处于全国前列,但从其增产上来看尚有一定的潜力。

  小麦:目前生产上主导品种郑麦9023属优质型高产品种,其推广面积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小麦品种第一位。该品种实验示范单产可达1040斤;周麦18属超高产类型品种,该品种的区试单产1160斤,省种子管理站安排的展示田平均单产1204斤。2008年全省小麦单产770斤,创历史纪录,但距小麦品种可以达到的产量还有一定的距离,郑麦9023目标产量比全省最高平均单产高270斤,周麦18目标产量比全省最高平均单产高390斤。

  玉米:目前主栽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均属于高产优质品种,在试验和示范中其目标产量达1220斤,而目前玉米生产上的平均单产为760斤,单产相差460斤。

  水稻:主栽品种Ⅱ优838和粤优938,在试验示范中产量达到1300斤,但目前水稻生产上的平均单产为960斤。单产相差340斤。

  形成单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土壤肥力和灌排条件上的差异。河南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多,尚有30%多的旱薄地,是粮食产量的“拉腿田”。二是自然灾害及作物品种之间差异。河南为一年两熟区,秋粮为夏播,玉米生长时间短,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生产上回旋余地小,年际之间产量波动大,单产低而不稳。三是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的差异。新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是有条件的,需要相应的配套技术,而在生产中良种良法配套推广的仅占50%左右。四是用种质量的差异。专业种子基地生产的高质量种子比农民自留或串换的种子可增产20%以上,高代种子比越代种子增产更多。五是投入的差异。大田生产千家万户,在劳动力、生产资料、(农药、化肥、种子、灌溉等)和管理技术上的投入都难以达到一致和满足品种的需求。

  在良种繁育推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育种投入少,创新能力低。河南省在科研育种上,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科研机构存在科研经费少、设备落后、科技人员断层等现象,导致育种手段落后,缺乏创新能力。

  常规种子商品供种率低,目前河南省小麦商品种子供种率70%左右,红薯50%左右,大豆40%左右,尚有相当一部分农田用种是农民自留或串换的。

  中低产田面积大,不能使高产品种充分发挥增产潜力。河南省中产田2500万亩,低产田2500万亩,二者合计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65%,如三门峡、信阳市2008年平均单产分别为288斤/亩和580斤/亩,比焦作(焦作平均单产为1004斤/亩)分别低616斤/亩和424斤/亩。

  种子生产基础差,生产能力低。全省标准化种子基地数量少、面积小、产种能力有限,其他种子基地属于种子企业自建,稳定性差,配套设施不齐全,产种量和种子质量难以保证。

  种子加工质量标准化程度低。

  河南省种子精选加工单机设备多,成套设备少,加工粗放,质量不高,种子包衣率低。

  品种展示和推广力度小。河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新品种展示、示范缺乏经费,展示点少,辐射带动作用小。

  优良品种的高产是“木桶效应”。良种获得高产是各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土壤、肥力、灌溉、气候、栽培、植保等,而减产则单因素即可形成。

  良种繁育和推广的建议

  一是加大科研育种经费的投入,制定2020年农作物新品种繁育规划;二是建立健全品种试验展示推广体系;三是进一步扩大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规模;四是扩大良种补贴面积,对所有主要作物品种实行全部补贴;五是健全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加强种子质量监控,确保生产安全用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小麦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