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直播星下的卫视产业格局 偏远地区为主


  有消息称,首颗直播卫星除了将用1/3的资源向全国发送公益性的47套电视节目和47套广播节目,其余2/3将用于发射其他多种类型的娱乐文化节目

  6月9日,中国首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中星九号”升空,该星覆盖全中国,地面居民只需要不到半米的天线(俗称“小锅”)就可以接收到47套免费电视节目和47套免费电台节目。

  记者从国家广电总局获悉:直播卫星发射的目的就是力争让偏远地区的居民能够方便及时地收看到电视节目。偏远地区的电视用户需要借助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包括接收天线、卫星接收机、高频头等),才能收看到由“中星九号”提供的即将于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开播的47套标清节目,而这些接收设备,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表示,作为农村公共服务,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买单,并由政府统一组织招标,直播星机顶盒市场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政府买单:广播电视入盲村

  张海涛介绍,广播电视村村通不仅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建设,还同时是一项公共服务。村村通工程从1998年正式启动,到2006年6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累计投资了36亿元,基本上已经解决了全国已通电的11.7万个行政村和10万个5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问题,然而,还存在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收看困难的问题。

  据介绍,这些盲村的工程实施的自然条件更差,任务更重。综合考虑各地上报和国家统计局核查两组数据,这样的盲村总数达71.7万个,超过此前实施的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总和。而且,20户以上自然村农户居住更加分散,自然条件更加恶劣,地理位置更偏僻,交通更为不便,建设施工和设备养护维修的难度更大。

  “过去村村通工程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通了之后,维护的问题解决不了,不能保证长期通。而且节目的套数从2+1增加到2+2,后来又增加到4+2,仍然很少”。张海涛介绍。

  现在这些盲村主要采用直播卫星方式进行村村通建设,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种方式建设运营维护成本低,好维护。同时节目套数多,一下子可以达到80多套节目的接收,而且接收质量好,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安全可靠、便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巩固村村通,确保长期通,是解决盲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张海涛说。而且,“这种直播方式直接实现了数字化,缩小了城乡差距”,张海涛表示。

  据介绍,此次工程建设资金需求量也更大。根据发改委的初步估算,即使此次工程建设全部采取共用天线方式,要完成“十一五”任务,全国需要108亿元。如何落实建设资金是重大问题。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欠账较多,农田水利、交通、教育、卫生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茅在讲话中指出,国家发改委将分年度安排34亿元投资用于“十一五”村村通工程建设补助,主要针对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据发改委介绍,根据去年7月提出的规划,每套设备需要500元,但是实际情况是可能将控制在400元以下,总体资金规模可能小于规划。不过发改委的补助将按照计划下拨。

  2007年、2008年已经下拨14亿资金,这些资金目前还没有使用出去,压在今年下半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 总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