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植物抗虫研究:控制基因表达 抑制害虫生长


  据《科学时报》2007年11月8日报道: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陈晓亚院士和他的博士研究生毛颖波,发明了一种植物介导的昆虫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特异地控制昆虫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害虫的生长。专家指出,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植物抗虫与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得重要突破,并为新型抗虫植物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

  该技术利用植物表达与昆虫特定基因匹配的双链RNA分子,当昆虫取食这类植物后,其靶基因的表达被明显降低。相关论文已于11月4日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在线发表;同期,美国孟山都James Roberts研究组也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转双链RNA玉米比传统玉米受玉米根虫影响较小》。

  据了解,陈晓亚研究组以棉花和棉铃虫为研究对象,首先分离了棉铃虫参与棉毒素(棉酚)解毒的P450基因。用表达相应双链RNA的转基因植物喂食后,棉铃虫P450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对棉酚的耐受性大大减弱。再用含有棉酚的饲料或棉花叶片喂食,这些棉铃虫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这一技术不仅为昆虫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便捷的方法,也为农业害虫的防治提供了特异性更强且环境安全的新思路、新技术。

  Nature杂志对该项研究给予了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第一次成功报道利用植物自生表达昆虫基因的双链RNA来抑制植食性昆虫防御基因的论文”;“这一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在于它表明植物表达的干扰RNA能够用来抑制植食性昆虫的防御基因”;“通过这一技术改良的植物比利用杀虫剂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所有昆虫杀死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RNA干扰是一种新发现的基因调控机制,已被广泛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在人类疾病治疗方面也很有前景。植物体内存在大量小RNA,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确定了其靶基因,多数植物的小RNA的功能尚属未知。“植物介导的昆虫基因RNA干扰技术的发明揭示,植物内源小RNA有可能参与了植物对昆虫的防御,这对研究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作者毛颖波介绍说:“同时这一技术能够特异性地抑制昆虫防御基因的表达,为开发更有效的转基因抗虫植物开辟了新方向。”

  据悉,我国年种植棉花面积500万公顷左右,约占世界棉花种植面积的13%,但仅棉铃虫一种害虫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数十亿元。(黄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棉铃虫 玉米 植食性 生物技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