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973计划首个肥料基础研究项目启动


  肥料减施增效关乎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

  科技日报讯 (记者 王淑芬 王婷婷)肥料是作物生产中最大的物质投入,在作物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我国人多地少,为了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多年来依靠化肥的大量投入增加单产,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化肥高量投入、农田高强度利用的生产体系。当前,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32%的化肥;氮磷肥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引起肥料资源浪费、施肥效益下降和农田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10月11日,2007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肥料减施增效与农田可持续利用基础研究”项目在北京启动。这是我国973计划实施10年来资助的第一个肥料领域的项目,标志着我国在肥料高效利用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针对我国特有的化肥高量投入和农田高强度利用生产体系,如何高效利用肥料资源,保障作物持续高产和农田可持续利用,国内外尚无可以借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必须结合国情开展创新研究。

  中国科学院李振声院士在“肥料减施增效与农田可持续利用基础研究”项目启动会上指出,肥料减施增效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

  “肥料减施增效与农田可持续利用基础研究”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持,实施5年,资助金额3000万元。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主持单位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朱兆良院士、中国工程院刘更另院士等专家组成项目专家组。科技部基础司彭以祺副司长,农业部科学教育司石燕泉副司长对该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项目首席科学家何萍研究员介绍,项目预期目标为阐明土壤微域氮磷养分无效化过程阻控和作物高效吸收利用养分的机理,揭示肥料养分/环境要素协同提高氮磷利用效率的机制,实现农田氮磷养分供应与作物吸收的时空同步,提出实现作物持续增产和农田可持续利用的高效施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为集约化栽培区减施化肥20%—30%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施肥 耕地 磷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