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10年农村小学减少过半 部分陷有校无师尴尬局面


  此外,村小教师年龄偏大、师资结构不合理,一人教几门课程的“包课”现象很普遍。在本刊记者走访的村小中,教师年龄普遍都在50岁以上,以“民转公”教师为主,多已临近退休,而年轻教师又多在30岁以下,流动性很强。基层教育部门人士说,再过几年老教师退休了,年轻教师又留不住,新教师招不来,村小真要面临“有校无师”的尴尬局面。

  提供优质教育的路径

  “理性地看待村小的减少,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少村小校长向本刊记者表示,从农村教育的发展看,10人以下“一师一校”的农村小学,其教育条件、教学质量、师资力量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只有创造条件,让孩子转移到乡镇中心小学才能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资源。

  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因地制宜”。对于村小的撤并,国家教育部门在指导工作时应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撤”与“不准撤”都不要搞一刀切,而应遵循各地农村人口增减的自然规律,遵循老百姓的意愿,及时、合理地调整村小的布局。具体来说,对于规模较大的、有稳定生源的村小,应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对于规模较小的、办学条件差、生源流失严重的村小,可在征得老百姓同意的基础上,动员学生转至条件更好的乡镇中心校就读,并给予转校家庭一定资金上的补贴;对于那些已因各种原因被撤并,但现在群众又有教育需求,又有了生源的村小,可组织实施重新恢复。

  同时,要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村小数量多且分散,要让每个村小都实施标准化,跟上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对于西部山区贫困县来说难度太大,成本高,效果还不一定好。因此,应当集中力量办好每个乡镇的寄宿制中心校,扩大寄宿制学校的容量,提高标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外出务工 破碎 组织实施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