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卫生部副部长刘谦谈新农合和农村卫生服务工作


让广大农村居民病有所医——卫生部副部长刘谦谈合和农村卫生服务工作

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吕诺、胡浩)作为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合为占我国人口总数近三分之二的农村居民实现病有所医提供了保障。

通过十年的合制度建设和近三年深化医改工作在农村地区的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取得了哪些进展?广大农村居民从中得到了哪些实惠?今后还将推出哪些保障和服务?在22日召开的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会议上,新华社记者就此专访了卫生部副部长刘谦(点击观看刘谦影视作品《大武生》)。

合为8.32亿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问:经过多年的制度建设,合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和成效?

答:合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2008年,参合农民超过8亿,已实现农村居民全面覆盖,成为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011年,全国参合人数为8.32亿人,参合率超过97%。随着医改工作的推进,合制度逐步健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在统筹区域内实现即时结报的基础上,2011年有超过2/3的省(区、市)实现合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参合农民特别是参合农民工异地就医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超过80%的地区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合制度合理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的作用开始显现。合经办管理取得新的进展,江苏、河南、广东、福建等地委托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合经办工作运行平稳。合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部分省份省级合管理信息平台投入运营,国家级合平台建设已经启动,与河南、海南等省级平台的联通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合法制化建设有所突破,江苏省合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问:合为广大农村居民看病就医提供了怎样的保障?

答:随着筹资标准的逐步提高,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目前已经提高到7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不低于5万元。超过90%的地区实施门诊统筹,门诊医药费用共济作用显著提升,参合农村居民受益范围更加广泛。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合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农村残疾人受益范围。2010年启动了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急性白血病等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2011年启动终末期肾病等6类新增疾病试点。到2011年底,累计超过23万8类重大疾病患者家庭受益,其中有近3万先心病患儿的家庭得到帮助。

 我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

问:随着我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截至2011年7月底,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在政府办乡镇卫生院提前实现全面覆盖,截至2012年1月,58.1%的村卫生室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各省同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改革,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政府办的卫生院。《关于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性质。各地还根据卫生部要求,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积极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在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自2009年以来,中央投入7.7亿元用于农村卫生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共培训175万人次。投入6亿元,派出3.28万人次开展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同时,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定向招收1万余名免费学生。经过努力,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问: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对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有什么帮助?

答:深化医改以来,经过努力,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基本药物和合制度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经初步建成。通过开展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增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满足看病就医需求。合制度为参合农村居民提供医药费用补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不仅降低药品费用,还能确保农村居民及时获得安全、有效、低廉的药品。这些制度相辅相成、统筹协调,为改善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医改以来,农村地区婴儿死亡率从2008年的18.4 下降到2010年的16.1 ,孕产妇死亡率从36.1/10万下降到30.1/10万,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进一步优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