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农民工就业拐点来了吗? ——代表委员把脉“用工荒”

  本报记者 王景山 刘艳涛 张凤云

  作为一个拥有2.42亿农民工的人口大国,今年春节后我国再次出现大范围的“用工荒”,并引发了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农民工争夺战”。

  在这场越演越烈的用工争夺战中,农民工突然显得短缺和金贵了。难道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真的迎来了从过剩到紧俏的拐点吗?频繁出现的“用工荒”现象背后有哪些深层次原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共同把脉“用工荒”。

  拐点若隐若现,“用工荒”将长期存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新一代农民工已经不再是城市劳动力需求的补充因素,城市对于这部分劳动力已经形成了刚性的需求。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储备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劳动力开始变得稀缺,造成了东部沿海地区劳动用工紧张的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王超斌和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长郭浩同样认为,今年的“用工荒”已经从区域向全国延伸,此外,“用工荒”的持续时间也从春节后的短暂时期向全年延伸,这些都标志农民工就业拐点来了。

  然而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则认为,仅从出现“用工荒”现象就判断得出农民工就业拐点来了,为时尚早,因为农民工面临的很多基本实际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工资待遇、就业环境、社会保障、技能培训等等,农民工就业拐点尚需时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也持这一观点:从总体说,劳动力供大于求还是一个趋势,不能说拐点来了,现在主要矛盾有两个,一个是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带来一部分农民工的回流,但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工过去集聚的发达地区,综合生活成本上涨太快,而农民工工资标准提高太慢,这是一个主要矛盾。

  东部转型契机,西部承接要加速

  正如迟福林分析的那样,多年被农民工视为淘金宝地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东部沿海地区,因为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不均等的公共服务,导致很多农民工回归产业日益聚集的中西部发展,农民工这一追寻自身价值的选择,也向“金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模式和政策构架发出了考问。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鹏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春林认为:东西部劳动力大战,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人员按照经济的发展进行流动是很自然的事情。现在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均衡,与此同时,以前在东部地区打工的农民工,也开始向中西部转移,这应该是一件好事情。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均衡发展,从社会方面来讲也是一件好事情,东部人员过多,也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人员分散,农民工就近打工,还可以在家照顾父母和小孩,对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也是很有好处的。

  蔡昉也认为,“用工荒”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好事。因为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才能吸引劳动力,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会更快的上涨。为解决“用工荒”,他建议要加快工业产业转移的速度。东部地区要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发展不需要大量工人的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而中西部地区应该推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去年以来,中西部许多劳务输出大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承接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本省的农民工就地创业和就业,从沿海地区分流了大量农民工。这说明广大中西部地区目前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要鼓励这种产业转移,进一步完善中西部投资环境,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

  记者看到,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开放开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政府引导培训,农民工要市民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组织化 劳动力市场 劳务输出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