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更不会有一流的产业。2007年,中山市便将“超常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全市十项重要民生工程,用3年时间, 投资15亿元,调整全市职业教育布局,建设总占地面积3000亩的市职业教育园区,经过3年的攻坚战,目前该园区已初具雏形。
整合资源
一直以来,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教攻坚,把职业教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早在2007年,中山就提出了“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计划,并将其列为全市十大民生工程,决定用3年时间投入15亿元,用于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力争按计划、高标准、高质量,全面落实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各项工作。
而在努力提升全市职业教育布局,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中山还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在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指标紧张的情况下, 中山市先后共征地5000多亩,用于发展高等教育。其中,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共征用了2500多亩。近5年来累计投入10多亿元,用于市属两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新建教育用房共30万平方米,共引进教师600余人,其中引进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职称、博士、硕士学历学位占55%以上。
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外,中山还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和涉农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制度,不断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从而使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工程。
校企融合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中曾经说过,以就业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与行业企业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
中山依托现有产业链,结合专业镇、国家级产业基地等的产业特点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和培训项目结构,加强特色专业建设,通过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四级联动,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而广泛推行的“股份制”、“双元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双证书”制度、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等工作,不仅推进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还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衔接、与市场需要相适应,确保了产教结合的进一步落实。
此外,各职业院校还普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98%以上,而中山市已经初步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中山职业教育模式”,受到国家教育部、省领导的好评。
集团化办学
尽管校企合作叫得很响,但在实际运作中,小打小闹的情况居多,服务现实无从谈起。为此,中山开始探索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模式,着力解决校企脱节难题。2009年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而到了今年1月,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12家成员单位正式签约后,12个职教集团形成了行业与区域纵横交错的崭新局面,集团化办学的聚集作用和辐射功能初步显现,学校、行业、企业、区域联动的“大职教”新格局更趋完善。
过去,一个专业对准一种行业,一个学生只能适应一种岗位,所学专业中高职难以衔接。这个问题,通过职教集团化办学迎刃而解。据了解,该集团以市级实训基地为抓手,提供教学、培训、实习、技能鉴定和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并对各所单一的职业院校重新定位,整合现有各校资源,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衔接以及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根据职教集团的发展目标,2013年,中山市将建成1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将对中山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10-09-30/14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