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农业人才培训需要制度化专业化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农村人才的培训力度。各种形式的培训对农民增收和个人素质提高起到很大作用,许多农民在培训中增长了本领。然而与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会议的要求相比,农村实用人才存在严重匮乏。因此,对农业农村人才的培训亟待加强。

  目前,一方面,农民对职业教育存在很大需求,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却“等米下锅”。就现实情况看,农民培训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大批实用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首先从培训形式上看,缺乏实效。各地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培训授课、发放农技知识手册、面对面传授农技知识、医务人员现场问诊等。但现在有个别地方声势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假专家来解惑、过时的书籍硬给群众塞、不合时令的垃圾光盘装门面以及推介产品的广告宣传,现场可谓热闹非凡,但实效不大。

  其次从培训内容上看,缺乏对接。现在,对农民的培训,主要集中在电脑应用、电器维修、服装裁剪等几个方面,对农民急需掌握的种植养殖致富技术则嫌其太“土”而不愿讲或讲得过少。而对于农民外出打工,从事“三产”服务行业、建筑行业等方面的培训几乎是一个空白。尤其是随着汽车下乡补贴政策的落实,购买汽车的农民越来越多,如果政府能够对他们直接进行技能培训,既让他们省了钱,又让他们学到了驾驶本领。

  第三从培训方法上看,缺乏创新。调查中发现,很多地方对农民进行各种培训方法是多年一贯制,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教”与“学”严重脱节。农民要想学技能就必须到技校来,培训方式、方法单一死板。这几年尽管国家有补贴,能免学费,但吃住就是一个问题,对于收入并不多的农民来说,很少有人来参加这样的免费培训。

  第四从培训机构上看,缺乏组织。有的培训学校没有教室和专业授课人员,农民培训时就借用场地,临时聘请代课教师,以致出现农民培训机构“两头在外”。由于聘请的代课教师大多数只是有文凭和学历,却没有农村生产实践,课程安排很多也是理论性的,很多农民是报了名、入了班、费了神,结果是中听不中用,没有产生效果。再者,由于农村新的技术和职业层出不穷,而又缺乏正规的机构,造成一些冒牌培训机构乘虚而入,使培训变成了味。

  第五从培训资金上看,缺乏监管。为了多获取财政补贴资金,有些培训机构甚至编造虚假的培训名单和培训数字,弄虚作假,搞假培训,向上申请财政补贴资金,中饱私囊或用于小集团利益。农民培训成了一些单位和个人获取国家财政补贴的幌子和“摇钱树”。

  针对以上情况,农民群众有哪些要求和愿望呢?

  一是希望“救急水”变成“长流水”。科技下乡如能够成为常态,农民会更加欢迎。比如组成科技指导巡查队,经常走村入户收集、听取农民群众科技兴农的意见和建议,经常到田间地头上门服务等。二是希望培训面更宽些,针对性更强些。比如,有一些村农民所从事的工种比较集中,政府可以针对他们所从事的工种进行集中培训,这样既有利于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提高,又有利于新人加入进来,逐步扩大培训规模、影响力。三是希望能够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农民群众。在农忙季节,不便召集农民集训,为了不误农时,需要农技员进村入户、走到田间地头、养殖栏舍传授技术要领。四是希望利用远程教育播放站点,采取影像放映方式教学形象直观,让人身临其境,易于让人接受。

  农业农村人才培训亟待加强。笔者认为:一是各级政府应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均衡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建立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充分整合乡镇农技站、农职技校、农村技术学校等现有农业教育培训资源。要加强与大专院校联系、对口培训合作,使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三是开展分类指导,提高培训针对性。四是创新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农民培训 田间地头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