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图片新闻:退休教授八载乡村支教



顾家沟的孩子们见到杨爷爷争相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杨教授不顾年事已高、路途遥远,和学生们一起,携带全院师生捐赠的文化用品到农村支教。


小麻坪村受助学生郭海燕家庭生活困难,杨教授每次到村子总要到她家看看。


坐在去支教的火车上,杨教授和同车的乡亲们热情交谈。  

 
在顾家沟村,杨教授向师生介绍农村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杨教授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和心血。 

 
午饭虽然简单,但师生们吃得格外香甜。  

 
大学生们翻山越岭走访农户,口渴时就喝口山泉水。

 
支教大学生的到来,给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山外的精彩世界。

        4月4日下午,从北京西客站开往河北张家口的4415次列车上,一位白发的长者在和几位农民乘客热情的攀谈,爽朗的笑声不时回荡在车厢里。这位长者就是北京物资学院72岁退休教授杨洪璋,杨教授自2000年退休后,自愿到河北省万全县顾家沟小学校开展扶贫支教活动,至今8个年头里,52次带领800多名大学生、20多名教师、70多名中外各界人士到这里传播文化。今天他再次带领学院学生党校学员踏上支教的路程。在车厢里遇到支教地区万全县的乡亲,大家亲热地交谈起来。

        回想起当初刚到顾家沟时的情景,杨教授感慨万千,他告诉学生们:“那时,顾家沟的信息闭塞导致了人们思想的闭塞,乡亲们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很多家长认为,多上几年学和少上几年学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就是先从改变村民观念做起”。乡亲们接着介绍说,在杨教授奔走劝说的努力下,很多失学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都回到了课堂上。这些学生初中毕业后,为了让他们继续深造,杨洪璋多方联系,找到中华商科学校,亲自担任监护人,在该校校长方洪泰的支持下,免费(包括伙食住宿)接收了两名顾家沟的初中毕业生。自此之后,他陆续推荐了40余名贫困学生到中华商科学校和时代中学读书。学生毕业后,他又四处奔走,介绍毕业生到北京打工,每逢周末还经常请他们来家里聚会,时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谈到这些往事,乡亲们赞不绝口,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初春的北京,气温已经升到摄氏16度,但在距离北京260多公里的河北省万全县北辛屯村晚上气温却还在零度以下,天空中飘着雪花。师生们乘坐近4个小时的火车后,再搭乘小面包车,夜里9点钟才到达目的地。由于对这里的气温估计不足,衣着单薄,大家都冻得瑟瑟发抖。

        放下行装,师生们来不及吃饭,不顾旅途劳顿,在杨洪璋的带领下,来到住校学生的宿舍,与孩子们展开了交流。听说北京的杨教授又来村子,乡亲们纷纷登门看望,嘘寒问暖,异常亲热。

        第二天一早,大学生们跟随小学生冒着塞北春寒一起出操。早饭后,大学生们分成六组,分别进入学校的六个年级和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有的讨论“知识改变命运”,畅谈理想;有的教孩子们背诵诗歌;有的教孩子学习英语;有的教孩子们唱歌做手工。下课了,大学生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跳起了皮筋。一大群孩子把杨教授围得严实,争着向杨爷爷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下午杨教授带领党校学员,走访了万全县小麻坪村、顾家沟、红旗沟、夭儿湾的“手拉手”结对子家庭,为家庭困难的孩子们送上学习文具和生活用品,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用优秀的成绩来回报社会。

        在顾家沟小学“首都大学生实践基地”,杨教授带领党校学员和当地乡亲进行了座谈,以生动的实例介绍村建设中取得的成就,鼓励大学生要通过党员的模范作用,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为社会主义村建设做出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贫困学生 传播 估计 外出务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