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不能只考虑成本,还要看到他们的贡献和消费等产出,要站在13亿人的角度算总账。
李扬是在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3?经济学)―农民工城市化与更高质量的城镇化”时作出上述的。
李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在稳步地推进,但是却一直没有很明晰的城镇化战略。一开始搞的城镇化规划更偏向造城。“城镇化其实是一个大规模的经济过程、社会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规划的事情。中国下一步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怎么走,需要各界进行认真思考。”李扬说。
在李扬看来,迄今为止,中国的城镇化是由各级政府推动的,走的基本上是开发区模式,先由政府圈地,然后招商引资,搞项目,很多新建城区一旦没有项目就成了“鬼城”。不加以注意的话,“造城”运动就会给中国城镇化带来非常大的灾难。所以,将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密切结合起来很有必要。城镇化应该是人的城市化,而不是物的城镇化、地的城镇化,这一点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李扬认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究竟需要投入多少公共成本、政府的财政负担如何?这个成本是否可以承受,经济“效益”如何?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大部分的农民工都比较年轻,农民工到城市落户初期主要还是处于付出、缴费的阶段,而不是领取福利。同时,外地农民工落户城市后,就会产生长远的预期,他们会对自身的人力资本追加投资―学习技术、提高技能,也会对居住城市进行“投资”,增加消费需求,从而为城市创造更高的红利,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民工市民化固然需要成本,然而不能仅站在城里人的角度计算成本,而且不能只算成本投入,也要看到进城农民工提供的贡献、消费等产出。农民工能在城市立足,就证明其为城市作了增量贡献。因此,要站在13亿人的角度算总账,如此,城市化将会是另外一种路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3-09-02/13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