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三穗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引发良性“链式效应”


  如今的三穗,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带来诸多良性效应:盘活农村资源,重建家庭架构,修复文化断层,激活发展要素

  4月6日,三穗长吉乡陆家坝子烧巴村农妇吴文香正在田里管护菜地。

  吴文香原在广东打工种菜,月工资不到3000元。前年回乡承包合作社10亩地种菜,月收入3000多元,丈夫也在合作社,也有4000多,都比外地高。

  “而且还能在家管好子女,照顾父母!”吴文香说,对现状她很满意。

  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在三穗已经形成一股潮流,并引发了一系列良性的链式效应。

  盘活农村资源壮大特色产业

  近千平方米的仓库里,摆满了藤制家具,有沙发、茶几、提篮、簸箕等等。

  这些都是台烈镇贵干村返乡农民工罗康举创办的民族工艺制品公司生产的产品。

  29岁的小罗1999年赴沿海打工,2007年回乡,利用本地资源,办起了民族工艺制品公司,产品远销缅甸等国。

  与罗康举一样,不少返乡农民工都“盯上”了本地资源。

  三穗鸭是中国四大名鸭之一,羽绒及制品曾多次被评为省优、部优,但因缺乏劳力饲养和企业带动,一度发展缓慢。近年涌现了返乡农民工办的2家以鸭制品为主的公司,局面便改写一新。

  2012年,三穗养鸭1003万羽,出栏753万羽,鸭业产值4.5亿元,已建成规模养殖场53个,有年产5000羽的规模养殖户223户,散养户遍及8乡镇45村,还延伸到周边30余县。

  同时,鸭制品已奔出大山,畅销沿海和西欧。

  重建家庭架构弥合亲情裂隙

  在三穗,大多数农民工返乡的原因都是为了照顾家庭。

  大量青壮劳力的外流,带来“空巢家庭”、“空巢村落”、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及离婚率上升等问题,维系千年乡村社会的亲情、乡情、邻里情日见稀薄,甚至产生裂痕……

  “我夫妇幸好回来及时,要不然小孩就废了!”台烈镇寨头村苗族农民万亚明感慨道。

  万亚明夫妇1988年就去外省打工,丢下儿女给老人照看,儿子刚上高一就迷上电子游戏,以致荒废了学业。

  正巧万父病故,万亚明回家奔丧,就对妻子说:“对父亲没尽到孝道,已是后悔莫及,现老母亲快七十了,儿子又是这个样子家都成这样了,我们找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思!”

  于是,夫妇俩就不再外出打工,专心照顾家庭。后来儿女均考上大学。

  万家的事引起众乡亲共鸣,全村常年外出打工的1160人,返乡者已由3年前的13人增至565人,考入大中专的子弟,已由60人增至73人。

  修复文化断层延续乡土传承

  多民族聚居的三穗,民族民间文化十分丰富。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民族文化传承几遇断层,民间刺绣、服饰、歌舞后继乏人。

  近年返乡人员的到来,使民族文化重放异彩。

  在人称“天下苗族第二寨”的寨头村,68岁的万妹巫擅长刺绣,还是闻名遐迩的歌师。

  然而,由于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万妹巫美妙的歌声无人应和,亦无人喝彩。

  2007年,万妹巫的儿子、媳妇,与众多打工仔返乡后,万妹巫门前顿然热闹起来,许多女子来向她学刺绣、唱苗歌和制苗衣,已有40多人卓然出师。

  前年,该村50户苗胞集资40万元建成苗族风情园,成立刺绣工艺公司,办起农家乐,当年收入5万元,去年已达8万元。

  据统计,仅到刺绣公司就业的妇女就达72人,其中65人系返乡人员。

  激活发展要素提升产业贡献率

  “前天我才由上海飞回三穗,几天后又要飞上海。两头忙啊!”三穗千慧服饰公司总裁向明培说。

  向明培是八弓镇良士村民。他1998年去上海打工,学会了裁剪技术,即利用家乡鸭绒资源,在上海干起羽绒来料加工。

  2010年,他又回家乡办起千慧公司,吸引300名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千慧越做越大,又在上海发展2家子公司,还在江浙等地办起30个来料加工厂,产品畅销欧美等国。

  2012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纳税3000万元,吸纳1100人就业。

  据悉,三穗返乡“孔雀”已达11000多人,为三穗发展增添了劳力、技术、资金等要素,提升了产业贡献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羽绒 三穗鸭 规模养殖户 农产品加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