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上的艰难还只是一 方面,创新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才是赵正义必须要全心对付的。在头脑爆炸的时刻,公司不远处的昌平火车站是赵正义的心灵净土。“每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 我就要到火车站走一走,来来回回走上几趟,心情平静了,灵感也来了。”赵正义指着火车站的方向告诉记者。
他的办公室里,放着厚厚的图 纸,都是他手工一点一点绘制的,这15年里画了多少份这样的图纸,完成了多少次计算,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报废了3台电脑和4台复印机,用纸超过了 4吨;15年里没有一天真正的节假日,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对于同事们来说,赵正义最“难缠”的,是他常常自我否定来实现创新。“好多次我们已经 完成计算也做好图纸的设计,几百页的图纸都做完了,他忽然说不行,我们还得重新弄。”与赵正义同事23年的路全满说。
1998年至今, 赵正义为“赵氏塔基”申报了102项专利,其中49项发明专利。专利文件的文字材料达115万字,附图1200余幅,记录了“赵氏塔基”15年的变革历 程。如今“赵氏塔基”已推广应用到国内22个省区的53个地区。北京市建委2009年12月组织的技术鉴定认为:“该技术国内外均属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创新背后的励志故事
赵正义身边人就都知道他有个特点,那就是爱读书。“即使当时只是工地上的一名普通工人,他也比别人爱琢磨、爱学习,尤其爱看书。”他的旧友如是回忆年轻时候的他。“不只是建筑方面的书,什么书我都爱看,”赵正义说,“我深信读书是学习前人知识经验最便捷的途径。”
为求知,赵正义甚至有些不惜成本。经济条件差,宁可穿带补丁的工作服,不抽烟喝酒,省下钱来自费购买专业书籍几百册,不论白天如何劳累,每天晚上静下心 来专心读书超过两小时雷打不动。他告诉记者,自己从来不玩牌,也没有别的休闲活动,唯一爱好就是读书,30余年从未间断。赵正义读书与别人不同,他读得格 外认真。读书时,《现代汉语词典》不离左右,首先从字词入手,30多年来,他反复翻阅过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一至第五版本都磨损严重。在赵正义的办公室, 他读过的每一本书上都密密麻麻写着自己的读书感受,有的地方用红笔圈点出来,有的地方划上了重点符号。
在刻苦自学的同时,赵正义把书本 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又带着问题四处求学。他说,我加速积累知识的途径就是实践、自学加充电。赵正义在各个不同岗位上参加专业技术培训40余次,从不放过进 课堂听讲和被考的机会。他总是课上课下提问最多的学生,并且同许多专家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学习、工作中遇到难题马上提问,从中获取了许多课堂上、书本 里没有的知识。
20余年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了中专乃至大学本科建筑施工专业的教科书和大量的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工 程学、土力学方面的专著,认真阅读《建筑工人》《建筑技术》等专业杂志,从中汲取专业知识,进行长时间深层次的专业自我武装。1999年5月,他拿着“赵 氏塔基”第二代的设计图纸和计算书去向国内著名的混凝土结构权威、清华大学混凝土研究室博士生导师江见鲸教授请求指导,得到充分肯定。
赵正义不仅自己读书,也要求身边的同事们读书。与他共事20年的王凤梅迄今还记得自己刚上班时的情景。“当时我刚到建筑公司担任材料员的工作,赵师傅送我 一本《建筑材料学》。我当时觉得特别奇怪,你让我进什么材料,我就给你进什么材料就是了,看这个有什么用?”多年后她才明白赵正义的苦心。她对建筑材料的 基本知识烂熟于心,也让她在以后的材料成本控制工作中如鱼得水。
在采访中,赵正义一直向记者强调自己的农民工身份,在他公司大厅里挂着 已故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给他的赠字“移动式塔基发明人可敬佩的农民工发明家”。赵正义将这幅字视若珍宝,他说:“我是农民工出身,最初的学历只有初中,我只 想让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农民、工人知道,他们也可以成为像赵正义一样的人,我赵正义干的事他们也能干。”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2-05-30/13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