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劳务经济催红富裕花——徽县劳务产业发展侧记


  甘肃新闻网兰州12月16日电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时值隆冬,年末将至。在金徽大地上,外出务工人员开始陆续返乡,带着一份份务工后沉甸甸的收获和一个个来自大山外的喜讯纷纷回到家 乡,温暖和喜悦在徽县农村蔓延开来……劳务经济催开了广大农村富裕之花。截至11月底,全年共输出城乡劳动力4.18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44万,技 能培训0.43万人,共创劳务收入4.04 亿元。

  县有劳务办乡有劳务站村有信息员

  “明年劳务输转的工种有哪些?”、“招收人需要哪些条件?”……在徽县劳务办服务大厅里,早早咨询明年务工情况的人络绎不绝。“有了劳务服务大厅,我们了解务工信息方便多了”,前来咨询务工信息的人纷纷说。

  徽县成立了劳务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设立县劳务办及劳务服务大厅,在全县15个乡镇设立了劳务工作站,配备了专职劳务工作人员,实现了信息和人力 资源对接,建成了乡级劳动力资源库,并聘清213名村支书或文书兼任劳务信息员。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已形成了“以县劳务办为中心,15个乡镇、街办劳务工作 站为依托,5家民办职业介绍所为补充,以县就业培训中心,县职专以及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阵地,以徽县劳务大厅为窗口”的劳务就业服务体系。

  培训有基地务工有订单品牌响当当

  如今,徽县“麻沿驮队”已成为享誉四方的劳务品牌,仅骡马驮队年总收入就达300多万元,并有效带动了当地劳务经济蓬勃发展,为当地群众开辟了一片致富增收的新夭地。

  “麻沿驮队”是徽县劳务品牌的一个成功范例。徽县把农民工技能培训作为增强劳务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开发人力资源的强大助推器。近年来,按照 “订单培训,定向输出”的模式,依托县就业培训中心、县职专等培训基地,紧密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开设了汽车驾驶、电脑等27个专业的技能培训,2011 年共为长庆油田、深圳连战科技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组织技能培训1.2万人,并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以电子通讯、服装制作行业为主的大规模劳务基地 12 处。通过培训,使一支“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有证书”的四有劳务工作队伍蓬勃兴起,打造出了“金徽家政”、“徽县憨妹”“麻沿驼队”等响当当的知名劳 务品牌,扩大了劳务输出总量,提高了劳务收入,增强了发展后劲。

  输出有人送输入有人接维权有人管

  “没有县上出面为我们农民工追回工资,我们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真是感谢县上为我们农民工提供的保障服务。”当徽县劳动部门为农民工们追回工资后,农民工们纷纷感激地说。

  徽县全力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对组织输出的务工人员建立健全了档案,发放了外出务工维权手册和政府交通补贴,代购车票,安排上岗, 签订合同,同时注重做好对劳务工的跟踪服务工作。县劳务办工作人员定期回访用人单位和务工家属,掌握用工单位动态,看望务工人员,联络感情,互通信息,服 务到位,上下联动,建立起了诚信劳务,有效地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做到了“输出有人送,输入有人接,维权有人管”。今年1-11月份,全县共为农民 工追薪112.5万元,受理处理劳动保障举报投诉41件,涉及农民工301人次。

  外出学技术回乡创大业带头奔致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如今,徽县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外出学到新技术后,纷纷回到家乡创业致富,成为村建设中的生力军和“领头羊”。

  徽县积极支持、引导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为他们提供政策支持,创造宽松环境,鼓励他们创办经济实体,一条“输出富余劳动力—打工积累资 金技术—返乡创业—安置富余劳动力”劳务输转的良性循环路子基本形成。目前已有256 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用带回或引回的资金在商品流通、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客货运输、房地产等行业创办了经济实体,其中务工的城乡富余劳动力已达 0.76 万人。如今的金徽大地上,在返乡创业人员先进思想、生活观念、致富信息的直接影响下,徽县社会主义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外出务工 劳务输出 劳务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