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泾川县去年输转劳动力7万多人实现收入近6亿元


  泾川县在劳务输出工作中,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开展的一系列“阳光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劳务输转7万多人创收近6亿元

  泾川县充分发挥“全省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的优势,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实现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培育新时期高素质农民为目标,抓住农民工培训和组织输出两个重点环节,大力推介“果都泾川人”的劳务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输转,达到了劳务收入增加、民生改善的目的,使劳务产业成为继果、菜、草、畜四大支柱产业之后农民致富增收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去年,全县共输转务工人员7.54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3.91万人,境外输出430人,创劳务收入5.9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6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4.09%。

  在具体工作中,泾川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产业作为全县劳务经济的主抓手,形成劳务经济的长效机制,每年在正月趁大量劳务人员回家过年的有利时节,开展服务进城务工、帮助就近就业、扶持返乡创业的“春风行动”。在今年的春风行动中,在全县14个乡镇、3个社区、10个重点企业开展宣传和咨询活动 58次,在用工单位集中地开展宣传3次,编印就业劳务信息7期30000多份,召开专场招聘会3次,接待咨询5300多人,接受培训5000人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4200余个,为2518人提供了就业服务,2600多人参加招聘活动,963人通过招聘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工作。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改变过去 “没本事的人才外出打工和故土难离”的思想观念,实现了富余劳动力由“要我出去”为“我要出去”的根本转变。为了提高务工人员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务工收入,他们按照“先培训、后发证、再输出”的原则和“学以致用、方便群众、确保实效、创出品牌”的思路,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去年,全县共举办技能型培训班51期,培训农民工5800人,占年初任务5000人的116%,颁发培训合格证4450人;举办引导型培训班186期,培训 18400人。

  抓典型带动,激发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投资热情,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实现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由“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 “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玉都镇的刘掌世、王村镇的朱德龙、高平镇的王育宏等,这几年,通过劳务输转在外面都学得了一技之长,纷纷回乡搞建设,大多数都成了企业管理人员,同时有一部分人办起了自己的企业,当起了老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他们通过家属邻里、亲朋好友带动,使大多数务工人员能够走出去、立住脚跟、见到效益,既为发展县域经济注入了活力,又为就近输转安置城乡富余劳动力创造了条件。走出了一条“输出富余劳动力- 打工积累资金技术-返乡创业-安置富余劳动力”的劳务输转良性发展路子。

  推进三大工程建设

  2011年,泾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以服务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为中心,紧扣创新思路和提升效能两条主线,着力推进就业、保障、人才三大工程建设努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新局面。

  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支持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继续落实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等措施,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同时,加快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步伐,落实“两个确保”,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成联通18个定点医疗机构及县内所有定点药店的县医疗保险专网,并与市级网络并网运行,实现医疗保险费用的网上结算。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事管理,促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巩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成果,落实“人才强县”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年内完成400人次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任务,完成2000人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完成500人次的技术工人培训任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转 劳务收入 劳务输出 农民人均纯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